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文艺复兴时期,有一位人物在地质学、物理学、生理学等方面都很有成就,但他走进人们的...

文艺复兴时期,有一位人物在地质学、物理学、生理学等方面都很有成就,但他走进人们的视野却是从蒙娜丽莎的微笑开始的,他是

A. 但丁    B. ·芬奇    C. 莎士比亚    D. 哥伦布

 

B 【解析】 试题根据题干中文艺复兴时期和“蒙娜丽莎的微笑”推断此人是达·芬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12世纪30年代以后,在欧洲的一些地区开始出现了“市政官”。1200年前后的几年中,马赛等地一度建立起意大利式的小型“城市共和国”。这些新事物动摇了旧的封建结构,还奠定了新的制度形式——市政体制。以上材料反映了西欧社会的哪一现象

A. “三角贸易”

B. 殖民扩张

C. 君权神授

D. 城市自治

 

查看答案

下面这幅漫画反映了古代哪个国家的民主政治状况

A. 古代雅典    B. 古代埃及    C. 古代印度    D. 古代中国

 

查看答案

从“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到期望“公私仓廪俱丰实”的杜甫,再到预言“中国他日必以工立国”的梁启超,国人“振兴中华”的梦想代代传承从未改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正从一个农业大国向现代化的工业国迈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真正成为中国工业化推动者的是清政府,它以洋务派为代表。他们无论是办军事工业,还是民用工业,其主导产业为钢铁、矿产、铁路……即当时所谓的“机器矿路”。这是符合工业发展本身规律的,这些产业部门亦能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影响。……此外,甲午战争前,……广大的手工业者和工场主起了切实的和重要的作用。他们使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方式有了自己本身的特征。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

(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工业化起步阶段的发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工业化的主要影响。

材料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2)根据材料二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请列举一五计划的两项成就。

材料三1984年邓小平在《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中说:“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工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接下来,我们要继续推动经济特区的建立,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3)材料三中“不是收,而是放”是指这个圈后来又扩大了,根据所学知识,概述这个圈是怎样扩大的?

材料四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庄严宣告: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要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重视科技力量,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世界共同发展。

—十九大报告《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4)请列举出使中华民族“站起来”的历史事件。根据所学知识,请指出“中国梦”的含义是什么?

(5)综合以上材料,从工业化的角度谈谈我国如何走向民族复兴?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建立后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材料二新华网北京2010年6月8日电,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8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答记者问时说:“在当今时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过去50年中作为重要的国际关系准则,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材料二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系统提出是在哪一年?后来1955年在亚非万隆会议上周恩来针对会议分歧,提出了什么方针?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需求。1972年2月,尼克松乘坐的飞机缓缓降落在北京机场,尼克松走下飞机舷梯,离地面还有三四级台阶时,就向前来迎接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伸出手。两位领导人紧紧握手达一分钟之久。周恩来诚挚地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尼克松也动情地说:“我感到很荣幸,终于来到了你们伟大的国家。”

(3)材料三中中美之间“25年没有交往”的原因?为什么说20世纪70年代,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需求?中美正式建交在是哪一年?

材料四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特别是推动实现互联互通,为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往来创造物质基础和便利条件,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人民日报热点辨析

(4)目前,中国形成的外交布局是什么?根据材料四,“一带一路”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材料五2018年4月10日上午,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在海南省博鳌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强调各国要顺应时代潮流,坚持开放共赢,勇于变革创新,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中国将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继续推出扩大开放新的重大举措,同亚洲和世界各国一道,共创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

(5)习近平主席讲话中“中国将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出台多少周年?这次会议后全党全国人民在以           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走上了建设           新道路。

 

查看答案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成为主流,更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华社消息《人民日报》8月8日社论:守望相助建设美好内蒙古——热烈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

(1)新中国成立后在内蒙古地区实施的基本国策是什么?试举一例实施该国策自治区。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

—摘编自《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

(2)材料二中所说的“理论”是指“           ”科学构想。这一构想的基本内涵是在           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                      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已回到祖国怀抱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一个中国原则与立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分裂、反“台独”的坚定信心。习近平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推进祖国统一进程的重大战略部署,可概括为:“一个原则”与“一个共识”。

—今日中国

(3)材料中的“一个原则”“一个共识”分别指什么?此共识达成于哪年?

(4)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关于国家的统一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