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清史纪事本末》:“及甲午败于日本,各国租港湾之事,相逼而来,瓜分支那之说,腾沸...

《清史纪事本末》:“及甲午败于日本,各国租港湾之事,相逼而来,瓜分支那之说,腾沸于全球。于 是国人大哗,志士奋起,痛论变法之不可缓。帝亦知非实行变法,不能立国。”下列哪一个不属于 材料中的“志士”的代表( )

A. 严复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邓世昌

 

D 【解析】 本题是否定式的选择题。依据题干“及甲午败于日本,各国租港湾之事,相逼而来,瓜分支那之说,腾沸于全球。于是国人大哗,志士奋起,痛论变法之不可缓。帝亦知非实行变法,不能立国。”其大致意思就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中国的志士提出了变法。可知此次“变法”是甲午中日战争后的戊戌变法。结合课本所学,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奋勇抗敌,最后壮烈牺牲。D项符合题意;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A项不合题意;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消息传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出变法图强,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BC两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说:“其最大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判断,他评论的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查看答案

报刊一度被视为宣传政治主张的工具,下列报刊宣传的救国主张出现在同一时期的是( )

①《万国公报》②《时务报》③《新青年》④《国闻报》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两次伟大实践。二者的共同主张有 (  )

A. 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挽救民族危机    B. 推翻君主制度

C. 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D. 用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来救中国

 

查看答案

这个事件的意义是结束了2000年的帝制,赶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这个事件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南昌起义    D. 西安事变

 

查看答案

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被阐发 为(  )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主主义    D. 民生主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