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致电张学良“听候中央处理”。这实际上是要东北军( ) A. ...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致电张学良“听候中央处理”。这实际上是要东北军(  )

A. 积极抗战

B. 顽强抵抗

C. 不要抵抗

D. 联共抗日

 

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31年9月18日,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军队经过精心策划,在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炸掉了南满铁路的一小段铁轨,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炮轰沈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致张学良的密电“听候中央处理”。这实际上是要东北军不要抵抗。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人民进入抗日战争的标志是(  )

A. 七七事变    B. 一二•九运动    C. 九一八事变    D. 淞沪会战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所谓“近代化”主要是指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

(勇开先河)

材料一:19世纪四五十年代从“师夷长技”思想到“采西学”“制洋器”为学习西方的发端,而学习西方“器物文明”的实践触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封闭僵化模式。

材料二:张元济写诗赞誉道:“南洲讲学新开派,万木森森一草堂。谁识书生能报国,晚清人物数康梁。”

——广东教育出版社《经典广东》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学习西方‘器物文明’的实践”是指什么运动?该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如何?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康梁”分别是谁?他们发起了什么运动?

(不懈探索)

材料三: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中国发展的政治障碍已经扫除,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孙中山把实业建设的重点放在交通运输业上,尤其是铁路建设方面。

——人教社普通高中《历史》选修4

材料四:就在封建文化穷途末路的时刻,“德先生”和“赛先生”出现了,中国思想历史发展从此拐了一个弯,有了一个崭新的开始。

(3)依据材料三回答,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尚未实现的是什么主义?

(4)材料四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反映的是什么运动?

(感悟历史)

材料五: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5)根据材料五,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你认为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怎样的态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2年8月,中英双方代表在英国军舰“康华丽”号上签订条约。(见下图)

材料二  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的情形却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是无法恰当描述的。不分青红皂白地抢劫被认可,所有的房间都被洗劫一空。清国的艺术品有的被带走,有的体积太大无法搬走就被砸掉……

——《纽约日报》1860年10月9日

材料三  在签订某一条约前,李鸿章表示:“台湾已是日本口中之物,何必着急?”伊藤博文贪婪而傲慢地答道:“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

材料四  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清政府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1)材料一反映了《__________》签订的情景。材料三中的“某一条约”是指《__________》。材料四中让慈禧对列强“感激涕零”并欣然同意签署的条约是《__________》。

(2)材料一反映的是指哪场战争?它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前后,有一个国家趁火打劫,给中华民族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这个国家是谁?

(4)材料四涉及的条约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你有什么感想?

 

查看答案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江西是一块英雄辈出的土地,在中国民主革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为挽救危机,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何历史地位?

(2)图二中的情景出现于何时?会师后,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队伍,这支队伍的名称是什么?

(3)从“南昌”到“井冈山”,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图三反映的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其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中央红军长征从江西何地出发?你认为在当代,我们应传承或弘扬的长征精神是什么?

 

查看答案

根据以下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这应该是哪一次战役?(  )

开始时间

指挥者

结果

1948年9月

林彪、罗荣桓

解放东北全境

 

 

A. 辽沈战役 B. 平津战役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