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题文)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的变化对中国社会历...

(题文)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的变化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目者,沿唐柬之旧,而稍变其试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

材料二  清朝乾隆帝时,朝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竞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材料三  17世纪是中英两国发展的分水岭。英国选择了民主,而中国选择了专制;英国选择了海洋,而中国选择了陆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明朝科举考试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弊端。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现象?材料一、二体现了统治者怎样的意图?

(3)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中国选择了陆地”?这些选择对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1)考试内容在儒家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格式要求“八股文”。弊端:束缚了思想,扼杀了人才。 (2)清朝大兴文字狱。通过加强思想控制来强化君权。 (3)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实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解析】 试题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朝科举考试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制定的观点答题,考试格式要求八股,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把部分,称为八股文,被称为八股取士 ,束缚了思想;扼杀了人才。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统治者还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称为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 第(3)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中“17世纪、中国选择了专制、选择了陆地”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经济发展与闭关锁国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发展。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与世隔绝,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请选择图中任意一位人物,对其事迹进行介绍

(2)图一、图三人物所处的朝代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3)以上三位人物有什么共同之处?我们应从他们身上学习什么精神和品质?

 

查看答案

方寸接纳世界,集邮博古今,邮票以方寸之地容纳了古往今来丰富多彩的历史。我们捧票读邮,就好像是在读一本历史画册,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地点……尽在眼前.观察下面两组邮票,回答问题。

(建筑群)

(文化篇)

(1)请你对图一、图二进行简单的介绍

(2)图三至图六分别取材于哪几部名著

(3)邮票所反映的名著能够问世的原因有哪些?(答出两方面即可)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人物统治期间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局面,写出他治理国家出现政治清明采取的措施。(写出两点即可)。

(2)图二中的历史人物结束了蒙古草原“没有逃避的地方,只有冲锋打仗”的历史,请问他是谁?他的后世子孙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哪一封建王朝?

(3)图三中的人物建立了明朝。他在位时为了加强君权,采取了哪些措施?(写出两条即可)

(4)图四中的历史人物在位时取得了抗击沙俄军队的伟大胜利,写出战役的名称:写出这次战役双方签订条约的内容

 

查看答案

了解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最有价值的文物是 ( )

 

查看答案

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秦汉时期一一中华文明的兴起

B.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 宋元时——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

D. 明清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