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隋朝建立隋灭陈,统一全国开凿大运河

B.隋灭陈,统一全国隋朝建立开凿大运河

C.开凿大运河隋朝建立隋灭陈,统一全国   

D.隋朝建立开凿大运河隋灭陈,统一全国 

 

A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我国隋朝的相关知识,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文帝在位时实现了南北统一。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故答案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隋朝结束西晋以来二百多年间分裂局面,使南北重新统一,那么隋朝建立统一的方式是

A. 农民起义夺权

B. 少数民族入侵中原

C. 大将发动政变自立

D. 外戚夺取政权

 

查看答案

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演绎的一首波澜壮阔的人间悲歌。今天,我们就从千千万万的太平军中选取一个叫作祈天佑的人,来看看他和他曾经的天国梦。

(天国梦始)

材料一  我叫祈天佑,广西桂平人,皇历翻到了道光29(1850)年,庄稼到了收获季节,却迎来瓢泼大雨,连续十几天了,看来这庄稼又要绝收了。这两年旱灾,虫灾不断,日子越来越难。老婆以前还能织布补贴家用,但这几年自从洋布出现,手织布卖不出去了,就一直待在家里,……一家四口粮食不够吃,都快揭不开锅了。政府最近还一直加税加租,该怎么办呢?这日子过不下去了,于是和老婆商量,一起加入了“拜上帝会”。教徒们都比较穷,我们就互相接济着过日子,我们一直宣扬着要建立一个人间天国。

材料二  参加拜上帝都的人越来越多,清政府不断逮捕教徒,我们就组织了太平军与这帮清妖阎罗们斗争。我们从金田村起义,一路势如破竹,直达南京,天王坐了龙座,南京也叫天京了。成为天国的都城。刚开始不稳定,战争还在继续,军营中不断传来消息,有伤心的,还有令人振奋的,天朝慢慢鼎盛了。

(1)依据材料一,请你谈谈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我”在军事生涯中经历了哪些主要事件?“天朝慢慢鼎盛”是在太平军取得哪一军事胜利后?

(梦的实现)

材料三  天朝定都后,伴随着军事发展,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它说我们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我的天朝梦终于要实现了!

(3)《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请谈谈你的看法。

(梦中迷茫)

材料四  在京城这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裹回家转,依旧做长工”。天国竟然变成这样了,天国该怎么办呀?我迷茫了。

(4)材料四的歌谣反映了哪一事件?这一事件反映了什么?

(梦的破灭)

材料五  天王前段时间驾崩了,这段时间以来我们不断吃败仗,听说是红毛子洋枪队也打我们了。终于到这天,天国城破!

(5)根据材料五,请你谈谈“天国城破”的原因有哪些?

(历史思考)

(6)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从1851年起历时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这场战争有何伟大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英之间,为什么会爆发这场战争?它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也许,英国议会在1840年4月的3天辩论,可以帮助后人考查战争的根源。关于是否对中国开战,看起来似乎是与两种植物有关的贸易引起的

—英国人的鸦片和中国人的茶叶。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鸦片战争爆发时,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是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0.6—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其结果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

材料三:按照《南京条约》,中国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并开放五个对外通商口岸——广州、福州、宁波、厦门和上海。英国领事可以居留于这些港口,英国商人可以在此租借土地,用于居住和经商。中国还同意实行一种按照价值的5%固定下来的统一关税,若要变动这一关税,须经双方同意。这一条款剥夺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因而控制了中国的国家收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英国统治者把鸦片战争的原因归结为中英之间的贸易争端,这种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重要原因。你认为这是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吗?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在中国获取的特权有哪些。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鸦片战争带给我们的历史思考和启示。

 

查看答案

每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都有一定的特点,也都遵循着中国传统文化和农业经济的共同规律。我国古代经济格局曾出现过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宋高宗)谕大臣:“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

—《宋史》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时期谚语

(1)材料一体现出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产生该情况的原因。

材料二: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货币的改革。观察下面图片:北宋纸币铜版。

(2)材料二中的铜板制出的纸币叫什么?它在货币发展史上有何特殊地位?这一类货币的产生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三:“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为了管理海外贸易,宋朝政府设立了什么机构?如果你是当时的商人,在出航海上丝绸之路时你会装载什么货物?你知道海上丝綢之路什么时候进入鼎盛时期吗?

(4)根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查看答案

我国古代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也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海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下)

材料二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下)

材料三自明代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受朝廷派遣,率领规模巨大的船队七次出海远航,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同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友好和平的交流。他的远洋航行比欧洲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下)

材料四“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唐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

(2)材料二中“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这种情况的出现除了造船业发达外,还得益于当时哪一技术发明的应用?朝廷为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加以管理?

(3)明成祖时期为什么能够七次派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4)材料四中乾隆帝的话在当时演化成什么对外政策?

(5)纵观古代中国对外政策的变化,请你说说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