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工业化建设和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见证了我国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工业化建设和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见证了我国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以来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表

产品

1949年产量

1952年产量

1957年产量

1992年产量

15.8万吨

135万吨

535万吨

8000万吨

3 200万吨

6 649万吨

1.3万吨

11亿吨

 

 

材料二1984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办法》,提出国企可以拥有生产经营计划权等10项自主权。1986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提出要推行各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给经营者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到1987年,建立了经营賣任制的企业达到8843家,占国企总数的77.6%.1987年,实行承包的国企完成产值2452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销售收入2797亿元,同比增长14.8%,上缴国家财政收入同比增长4.7%.80年代后半期,电视机、自行车、縫纫机等家电进入民众的生活,都是工业经济迅速发展的结果。

材料三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提法。1992年在邓小平南方讲话的推动下,理论界开展了新一轮的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的大讨论。

1992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1)从材料一的数据变化中,你提取到哪些历史信息?分阶段指出这些变化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简述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作用。

(3)材料三中邓小平南方讲话起了怎样的作用?在材料中。处填写正确内容。

(4)根据材料二、三,归纳我国的改革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1)从1949年到1992年我国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稳步上升;其中1992年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增长幅度更大。原因:1949-1953年,国家重视,使国民经济得到的恢复和发展;1953-1957年,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大力发展重工业,煤、钢等产量成就突出;1992年产量大幅度提升,是由于改革开放,特别是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激发企业活力和工人的积极性,对外开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资金及管理经验等,促进工业生产得到巨大发展。 (2)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提高了国企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增加了城市职工收入调动了生产积极性;丰富了人民的物质生活基本满足了民众对工业品消费的需求;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奠定了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探索等。 (3)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先试点后推广;逐渐深入,稳步推进;从国情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等。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的数可以归纳出,从1949年到1992年我国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稳步上升;其中1992年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增长幅度更大。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其出现变化的原因,1949-1953年,国家重视使国民经济得到的恢复和发展;1953-1957年,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大力发展重工业,煤、钢等产量成就突出;1992年产量大幅度提升,是由于改革开放,特别是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激发企业活力和工人的积极性,对外开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资金及管理经验等,促进工业生产得到巨大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2)根据材料二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激发了国有企业的活力,提高了国企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增加了城市职工收入调动了生产积极性;丰富了人民的物质生活基本满足了民众对工业品消费的需求;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奠定了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探索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3)根据材料三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邓小平南方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本题为总结性试题,根据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改革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先试点后推广;逐渐深入,稳步推进;从国情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刹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大约7亿亩土地和一定的生产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

材料二这一组织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这三项主要职能是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在中国政治体制中参与国事、发挥作用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形式,体现了这一组织的性质和特点,是其区別于其他政治组织的重要标志。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1)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哪一次会议上颁布的?

(2)材料一中,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新型民族关系是什么?为此,建国之初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实行了何种政治制度?

(3)材料二中“这一组织”指什么?“这一组织”在建国后做出了哪些贡献?

(4)简述上述政治制度的施行对我国民主政治的建设所起的作用。

 

查看答案

观察阅读《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回答下面问题。

(1)写出1980年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的名称。

(2)根据图中信息,归纳对外开放格局的步骤及特点。

 

查看答案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党和政府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观察下面图示,回答问题。

(1)分别写出②处对应的会议和①③会议的影响。

(2)上述年代尺中重大会议的召开有何共同作用?

 

查看答案

《人民日报》曾报道了一系列大学毕业生的“人物志”,他们中有自愿到西藏实现军旅之梦的,有到农村公路管理处巡查道路的,还有到网络新职业中“淘金”的。这一报道反映了高校毕业生有(  )

①多元的职业方向  ②开放的就业观念  ③自主选择的权利  ④统一的分配制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的统计能够说明的是

时期

所送的嫁妆

20世纪80年代

被褥、“红包袱”、三门柜、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小型黑白电视

20世纪90年代

被褥、“红包袱”、高档组合家具、VCD机、彩电、冰箱、摩托车

 

 

①保留了传统特色

②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接受

③改革开放,人们收入增加

④品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现代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