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宋庆龄(1893—1981年)在《华北之行的印象》(1949年)中写道:“这一次...

宋庆龄(1893—1981年)在《华北之行的印象》(1949年)中写道:“这一次,孙中山的努力终于结了果实,而且这果实显得这样美丽。典礼是在北京天安门巨大的广场上举行的。一片跳跃欢呼的红色的海,全城人民都出来参加了。”对文中“果实”理解正确的是

A. “果实”指的中华民国

B. “果实”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C. “果实”指的是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 “果实”指的是中国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B 【解析】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1949年”“典礼”“北京天安门巨大的广场上”,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顿时,广场上爆发出长久的欢呼声,因此,“果实”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由此可知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题意不符,故选B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两朝的统治策略既有相同也有差别。请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并按提示要求加以比较。

(1)概括明清两朝在政治和经济上的相同点。

(2)概括明清两朝在对外政策上的异同点。

(3)举例说明清朝统治者是如何对边疆地区实施有效管辖的?

 

查看答案

对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主张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材料一《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及所学知识,说说郑和下西洋的具体时间、背景、主要目的及船队到达的最远处。

(2)简要评价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明朝时,一位年轻的将领写下豪迈的诗句:“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受到东南沿海人民的高度赞誉,成为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

(3)材料二中,这位将领是谁?列举他的伟大功绩。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

(1)结合材料一,说出明朝是如何强化皇权的?

材料二:图2

(2)材料二图片为设在乾清门西侧隆宗门内的政府机构,该机构的名称           ;何时设立           ;职能          

(3)该机构设立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明月有请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时期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

(4)材料三中的进士为何招来杀身之祸?谈谈文化专制带来的影响。

 

查看答案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生旦净末丑影响全世界。下面关于京剧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A. 戏曲已成为城乡人民的文化需求

B. 地方戏曲日益繁盛

C. 文化专制导致了戏曲的繁荣

D. 徽班艺人的长期努力

 

查看答案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在这一思想影响下,统治者实行

A. 闭关锁国政策

B. 重农抑商政策

C. 君主专制政策

D. 鼓励海外贸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