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题文)山西位于太行山之西、黄河以东。山西之名,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山西自古被...

(题文)山西位于太行山之西、黄河以东。山西之名,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山西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又被称为“三晋之地”。你知道“三晋之地”这一名称的来源吗    (  )

A. 山西曾经建立过三个晋国

B. 战国初期,山西境内的晋国被一分为三

C. 人们的约定俗称

D. 山西曾经被一个叫“三晋”的国家统治过

 

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在古代山西曾经是晋国之地,战国初期,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因此才有“三晋之地”的称呼。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材料二:徐州扬州地区的发展,只是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事实上,自东吴起经东晋到南朝,南方各区域的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当然六朝时期各地区经济发展与进步的轨迹是不同的。总而言之,六朝时期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是由长江流域逐步推向珠江流域和闽江流域的;就长江流域本身而言,尽管长江上游地区在六朝以前原有的经济基础较好,但在六朝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长江上游地区,原来经济水平较差的豫章地区又迅速发展并开始跟上。这样,整个长江流域在事实上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富有生机的经济带,这与北方黄河流域经济遭受严重破坏、恢复与发展缓慢形成鲜明对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个地区?试总结这一地区经济发展情况。

(2)材料二反映了魏晋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与材料一相比,有什么变化?

(3)这一时期“南方各区域的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与进步”的原因是什么?

(4)这样的变化对我国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查看答案

材料论述题历史剧《胡笳汉月》的故事发生在南北对峙,同时也是民族大融合的北魏时期,当时北魏鲜卑贵族势力采用原始落后的统治模式治理国家,限制了生产力和农耕经济的正常发展,社会矛盾异常尖锐,为此,孝文帝坚决推行改革。虽然改革之路艰难曲折,步步面临生死考验,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最终大功告成,谱写了一曲民族融合、社会和谐进步的历史赞歌。

(1)写出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查看答案

(题文)古代历史上,不同文明之间的互相交流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张骞等所开辟的这条通商道路,各种各样的东西传来,汉武帝所喜爱的大宛马自不必说,还有地毯、毛织物、宝石、金银器、玻璃制品。另外,中国产的丝织品、瓷器、漆器等也传到了西方。

材料二: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1)材料一中的“这条通商道路”后来被称作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它的开辟有什么积极影响。

(2)材料二中的“诏”是谁下达的?这一改革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主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引自《魏书》

材料二: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

拓跋

拔拔

步六狐

贺赖

独狐

汉姓

长孙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你认为魏主是指谁?

(2)他提出的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3)除了材料一、材料二的改革措施外,请再另举2例。

(4)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魏主的改革在当时的影响?

 

查看答案

小华拟定了主题为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四个探究课题,其中最切题的是    ( )

A. 云冈石窟与雕塑艺术

B. 《史记》与体育运动

C. 司母戊鼎与古典音乐

D. 《论语》与佛教文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