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题文) 材料一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

(题文)

材料一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

——周恩来

材料二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美国记者评价周恩来

材料三  “当我走到扶梯最后一节,迈步向他走去时,特意伸出手去。我们双手一接触,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理查德·尼克松《尼克松回忆录》

(1)材料一中“跪在地上办外交”的根本原因何在?

(2)材料二中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3)材料三中“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的含义是什么?

(4)回想过去,关注当今,新中国外交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弱国无外交。 (2)求同存异。 (3)中美关系缓和,开始逐步进入正常化。 (4)综合国力的增强。 【解析】 试题 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外交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整个中国的近代外交,由于经济政治军事各方面落后于外国,所以只能是“跪在地上办外交”。 第(2)问,主要考查万隆会议的相关史实,通过对材料的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上,面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周恩来总理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促使会议圆满成功。 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美关系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也就意味着:“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即:敌对的时代结束,中美关系缓和,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围绕材料的主旨分析归纳。依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把握时代脉搏 担负历史重任)

阅读年代尺,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A到B时期中国发生了两件改变土地性质的历史事件,请你列举并加以说明。

(2)认识中国的国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请你用两句话概括B到F阶段的中国国情。

 

查看答案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实现了这个美好愿望的时期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目前,党和政府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促进农村的和谐发展。

从下列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以上四幅图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_____________。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_____________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的新时期。

 

查看答案

毛泽东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这种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形成于

A. 新中国成立时    B. 20世纪50年代中期

C.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D. “九二共识”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