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赤峰市某中学九年级(1)班同学以"忆沉沦、探复兴”为主题进行探究式学习,请你参与...

赤峰市某中学九年级(1)班同学以"忆沉沦、探复兴”为主题进行探究式学习,请你参与进来。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

1850  1856 1860                              1894   1900

A             B                                 C    D

材料二

材料三  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危机经过了走西方的路、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已的路的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上独立的正确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

材料四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们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一中的A、C、D三次战争,说明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2)材料二中的图片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的进步人士为了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而发起的两次运动,这两次运动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使中国走上独立的正确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

(4)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四中的”走自已的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

(5)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说一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应该怎样做。

 

(1)过程:鸦片战争(或A处战争)后,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或C处战争)后,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或D处战争)后,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5)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时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而努力。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A、C、D三次战争指的是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图一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中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图二的“孙中山在总统门前的接受卫兵的致敬”是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情景。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井冈山地区,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4)依据材料四的“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们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5)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走向繁荣富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应该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时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而努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明的传入,对现代世界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清除了封建创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了发见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舞台。

------美国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材料二  德美两国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站在了世界的前沿。全民教育为德国培了高素度的国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19世纪的德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经济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1910年德国的工业总量超越了所有欧洲国家。美国第一次把专利权写进了宪法,用国家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也保护和激发了整个社会的创造热情,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以重大科枝发明为基础,迅速赶上并超过了欧洲各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

------电视纪录片《大国强起》解说词

材料三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民族。邓稼先、袁隆平、钱学森等许多科学家为中国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中任选两项发明成果,概括其对世界文明产生的影响。(不得抄材料原文)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出德国和美国科技发展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各举出一项发明成果。

(3)从材料三中任选一位科学家做简要介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观察下图空白方框内应填              

A. 全球化    B. 多极化

C. 世贸组织    D. 联合国

 

查看答案

“尼赫鲁”、“纳赛尔”、“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搜集资料时用到的关键词,由此判断其研究的主题是

A.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巨变    B. 中东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

C.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D. 拉丁类洲的独立运动

 

查看答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宣称:“搜遍德国人的口袋,也要把钱找出来。”私下却说:“我们所起草的和约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是该“和约”

A.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的统治秩序    B. 平衡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实力

C. 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D. 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相同之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改革前都面临着沦为殖民地的危机    B. 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C. 都对土地制度进行了改革    D. 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