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杜甫“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一诗,描述...

杜甫“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一诗,描述的盛世景象出现在 (  )

A. 汉武帝时期 B. 唐太宗时期 C. 唐玄宗时期 D. 光武帝时期

 

C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学生对开元盛世史实的识记。题中诗句的意思的开元全盛时期,连小县城都有上万户人家。农业连年获得丰收,粮食装满了公家和私人的仓库,人民生活十分富裕。描写的是唐玄宗在位前期,唐朝出现了兴盛的景象。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气度恢宏的隆盛时代,第二子目开元盛世中的内容:“唐玄宗即位后,重用贤能,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可知,诗中描述的盛世景象出现在唐玄宗时期,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隋朝大运河的中心(  )

A. 长安    B. 洛阳    C. 余杭    D. 涿郡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领导人多次出访世界各地并承办多次重大国际会议,向世界传递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度和胸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指出:“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三:1956—1974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部分)

年份

1956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建交国家数

25

49

54

69

87

88

95

 

 

材料四: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于2018年6月10日上午9点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迎接出席峰会的外方领导人并集体合影,随后主持小范围和大范围会谈,同其他上合组织成员国领导人出席签字仪式并共同会见记者。这是今年我国举办的一场意义重大的主场外交活动。

(1)结合材料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50年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指什么?

(3)结合材料三分析,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建交高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结合材料四与所学知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8年西藏“两会”新闻发布会重磅推出热点、亮点: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的工作成效和进展,西藏自治区十一届人大代表的产生和特点,西藏自治区十届人大常委会在监督工作方面的特色和亮点,西藏自治区人代会如何改进会风。

材料二:“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湾,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余光中(台湾)

(1)追溯历史,请回答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

(2)材料一中“西藏自治区”体现了我国哪一基本政治制度?

(3)据材料二,指导我国解决“乡愁”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中国梦”的提出,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勾勒出当代中国“强国梦”的轨迹。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材料二: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

材料三:习近平主席2013年11月2日讲话:中国人民正在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结合材料一列举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重大建设成就。(至少两项)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是什么?

(4)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能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怎样的努力?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在探索如何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中,遇到了许多的挫折,出现了许多的失误,最终试到了一条适合中国的道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

材料三:安徽凤阳县粮食产量表

1980年粮食产量

1981年粮食产量

1982年粮食产量

 

5.02亿千克

 

6.07亿千克

 

7.15亿千克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的哪项运动?该运动有什么重大意义?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哪几个事件?

(3)材料三中情况的出现是因为实行了什么改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