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泰安市某中学初三二班同学以“忆辉煌、析沉沦、探复兴”为主题对中心五千年的发展之路...

泰安市某中学初三二班同学以“忆辉煌、析沉沦、探复兴”为主题对中心五千年的发展之路进行了回顾式的探究学习。请你参与进来,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步骤一:忆辉煌﹣﹣回顾中国古代取得的辉煌成就

(1)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西周、秦、元开创了什么政治制度?

(2)旧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做出的突出贡献,下面是一组同学梳理这块知识的表格,请你将空白处填写完整。

发明

出现发展

影响

造纸术

西汉早期发明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东汉时期,     (人物)改进造纸术,发明了蔡侯纸。

大人促进了类文化的传播

印刷术

唐朝印制的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

战国时期人们制成﹣﹣,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制成指南针,并开始应用于航海。

为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火药

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上,﹣﹣时期,火药武器广泛应用于战争。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开始传人阿拉伯和欧洲。

改变了战争的作战方式

 

步骤二:析沉沦﹣﹣回顾近代中国遭受的屈辱

    材料一

(3)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你结合材料一图中A、C、D三次侵华战争说明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在这一过程中,B战争爆发前后,趁火打劫,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哪一国家?

步骤三:探复兴﹣﹣回顾中国人为走向复兴进行的探索

    材料二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江泽民

(4)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引起第一次历史性巨变的指导思想,它包括哪三项内容?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是第二次变化的重要表现,请分别写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性事件。在十三大上,我国制定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请简要写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含义。

 

(1)西周:分封制;秦:郡县制;元:行省制; (2) 发明 出现发展 影响   蔡伦     《金刚经》     司南     宋元   (3)过程:鸦片战争(或A处战争)后,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或C处战争)后,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或D处战争)后,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俄国; (4)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5)五四运动、三大改造的完成(答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也可)含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解析】 试题(1)本题主要考查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西周、秦、元开创的政治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管理,西周、秦、元开创的政治制度分别为:西周开创分封制,周天子将土地、平民和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封他们为诸侯;秦朝开创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元朝开创行省制,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省或行省。 (2)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东汉时期,改进造纸术的是蔡伦;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战国司南;火药武器在宋时期被广泛应用于战争。如下表: 发明   出现发展   影响     蔡伦       《金刚经》       司南       宋元     (3)本题主要考查读图能力。中国近代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为:鸦片战争(或A处战争)后,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或C处战争)后,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或D处战争)后,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一过程中,B处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割占我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成为近代史上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4)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所包含的三项内容。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引起第一次历史性巨变的指导思想,它包括的三项内容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5)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性事件,以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含义。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五四运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性事件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答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也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含义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学校决定举办一次宣传广东的主题展示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并探究下列问题:

(1)展示一:古代海外贸易篇

清朝统治者严格限制海外贸易,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曾经只允许开放哪个城市作为对外通商的唯一口岸?

(2)展示二:近代社会变革篇

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什么条约迫使清政府开放广州等通商口岸?随着民族危机的加剧,康有为和梁启超领导了什么运动?该运动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突出作用是什么?

(3)1924年国民革命运动兴起,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了哪一所学校?1926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领导了一场什么战争?该学校的创办和这场战争的胜利进军有什么关系?

(4)展示三:现代改革开放篇

20世纪70年代末,南粤大地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以深圳为例,说一说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5)结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在这次探究活动中获得的启示。

 

查看答案

(题文)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某校开展以宣传新中国建设成果为主题的图片展,请你参与,根据下列图片完成展出要求。

(1)人物篇:他们(指下面图中三位历史人物)是20世纪60年代感动中国的英雄楷模,请你分别在三幅图下面写上人物简评(注:每个人物简评字数不得超过50字)。

(2)成就篇:实现工业化是全国人民追求的目标。为此,党在不同时期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请你为下列图片分别注上属于哪个时期。

(3)感悟篇:建国头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众多成就,许多工业从无到有,请你总结出取得经济建设成就的原因(两条即可)。

 

查看答案

(题文)歌声承载着历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歌声响彻全世界)

材料一: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

(1)材料一中的“歌曲”在哪次会议中被定为代国歌?这首“歌曲”在1949年10月1日下午的天安门广场上被奏响,是为了庆祝哪一重大盛典?

(歌声激励保家国)

材料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这首战歌,奔赴朝鲜前线的目的是什么?

(歌声谱写大篇章)

    材料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3)材料三中的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经济特区的设立,请写出后来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的“诗篇”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该“诗篇”指的是哪一事件?

(歌声彰显民族情)

材料四: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4)为了确保材料四中“五十六个兄弟姐妹”平等、团结和发展,我国还制定了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请写出该制度的名称。

 

查看答案

(题文)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在人类发展史上,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和欧洲近代的科技发明同样熠熠生辉。

(1)图1所示的发明成果在宋代广泛应用于哪一领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为人类提供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的发明是什么?

(2)图2和图3对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分别被誉为     

(3)图4是第几次科技革命的发明成果?为了追赶科技革命的浪潮,我国在1986年制定了什么计划?

 

查看答案

中日关系源远流长,曲折复杂。两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史,也有过50年不幸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之后,日本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但20世纪70年代,两国关系发生变化。目前,中日两国关系总体保持良好势头。今年5月22日,温家宝总理访问日本,并与日本首相菅直人举行了会谈。

请回答:

(1)历史学家郭廷以认为:“近代中国所遭受的创痛,虽然不能说全部来自于日本,但实际上以日本所给予的最多最巨。”请举出一例20世纪30年代的史实对日本的侵华罪行加以说明。

(2)20世纪70年代,中日两国关系出现了什么变化?

(3)综合所述,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