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大国的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在时间长河中“驾驶航船”的技能和经验,以下材料均摘...

大国的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在时间长河中“驾驶航船”的技能和经验,以下材料均摘编自英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一书,阅读材料,回答间题。

材料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世界政治家预言,19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舞台将日益受到正在兴起的德国,俄国和美国的影响,然而事实是,这三个国家中的一个国家遭到了决定性的失败;第二个国家在革命中崩溃了,20世纪20年代和以后时期的国际事务似乎仍是以英国和法国的行动为中心。

(1)分析材料一,据所学知识回答,德国“遭到了决定性的失败”,俄国“在革命中崩溃”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战后最终形成了怎样的国际获序?

材料二(变化中的经济格局(1950-1980))

二战以后,不仅莫内等“一代欧洲人”决心创造能免蹈覆撤的新的经济结构,而且还有心肠不错、乐于助人的美国,它愿意以合作的方点为欧洲的经济复兴提供财政援助。

(2)分析材料二,据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欧洲经济复兴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矛盾重重的苏联)

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

(3)分析上图,据所学知识指出B段苏联农业发展较快与哪次著名改革有关?哪一经济模式导致了苏联的发展“矛盾重重”?

(4)有人认为,新崛起大国与现存大国必然会发生战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说明理由。

 

(1)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 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原因:欧洲的联合(欧共体的成立)、美国的援助 (3)改革:赫鲁晓夫改革 模式:斯大林模式。 (4)观点一:同意。 新崛起的大国会威胁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观点二:不同意,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各国都积极营造和平安全环境发展经济;由于先进武器的出现,战争对全人类生存造成巨大危害,当今各国都不会轻易发动战争, 【解析】(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可知,德国“遭到了决定性的失败”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俄国“在革命中崩溃”指的是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最终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维护了世界的和平,成为一战后的统治新秩序。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欧洲经济复苏的原因包括,欧洲逐步走向了联合,美国的经济援助等。 (3)根据图表中B段的时间“1960年到1064年”苏联农业发展较快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实行了改革;斯大林模式弊端的存在导致了苏联的发展“矛盾重重”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两种观点都可以选择,论证充分即可。如:观点一:同意。理由:新崛起的大国会威胁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观点二:不同意。理由: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各国都积极营造和平安全环境发展经济;由于先进武器的出现,战争对全人类生存造成巨大危害,当今各国都不会轻易发动战争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今年是戊戌变法120周年,回顾历史,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先进的中国人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了中法,中日两次的战争,中国人既受了这样一番教训,自然会转变态度,着眼在政治方面,另谋一个改造的方案,于是有打着“变法自强”的旗子来改革政治的“维新党”出现。

—摘编自顾颉刚、王钟麟《中国史读本》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戊戌变法的原因和主要目的。据所学知识回答,这场变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材料二结束数千年来世世相承的君主政治,在中国历史上便独开一个纪元。政治的现状纵不好,潜在民间的民治精神却不断涌现。“现代”是“中国文明的世界化时代”。

—摘编自顾颉刚、王钟麟《中国史读本》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据所学知识概述该事件在“民治精神”方面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如有人怀疑红军的存在,他就是不懂得中国革命的实际,就是一种取消观念。

—1929年9月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

(3)结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最能体现“中国革命的特征”的道路是什么?

材料四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走进新时代》歌词

(4)材料四中“当家作主站起来”的标志是什么?“改革开放富起来”得益于哪次重要会议?此后,中国走向了什么道路?

(5)中华民族从独立到富强,圆了百年强国梦,综合以上材料,你有何深切体会?

 

查看答案

2015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分别列出材料一中三个时期为丝绸之路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一个代表人物。

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朝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海上丝绸之路》

(2)依据材料二,写出唐中后期海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的原因。宋朝政府设立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3)比较图7和图9,两个时期的对外交通路线有什么变化?依据所学知识概述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材料三“一带一路”建设增进了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目前(2017年),已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响应和支持,与我国签订了近50份政府间合作协议及70多份国际组织合作协议。

—摘自新华网

(4)依据材料三回答,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有什么作用?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古今中国对外交往的共同之处。

 

查看答案

对下图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下图

A. 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

B.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C. 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

D. 信息化贯穿全过程

 

查看答案

“各国政府保证不同敌国缔结单独的停战协定或和约、凡在为战胜希特勒主义而进行的斗争中正在或可能提供物质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均可签署本宣言。”该宣言的签定

A.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B.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

C. 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D. 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查看答案

20世纪80年代,苏联为缓和美苏争霸希望改中苏关系,当时有人画了一幅名为《毕竟,我们有许多共同之处》的漫画(下图),其“共同之处”主要是

A. 都是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

B. 都是社会主义国家

C. 都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D. 都力图称霸世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