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外交事业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阅读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外交事业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周恩来(1955年)

(1)材料一体现了周恩来在哪次国际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

材料二战后……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没有这批国家的加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

—吴建民《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筑梦中国》解说词

(3)请用两个事例说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外交“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材料四要推动教育合作,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提升合作办学水平。要发挥智库作用,建设好智库联盟和合作网络。在文化、体育、卫生领域,要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务实项目。要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遗产保护。

—摘自习近平“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

(4)根据材料四并联系现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

 

(1)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2)原因:大批亚非国家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 (3)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972年,中美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 (4)增加出国留学的机会(或提升合作办学水平);方便出国旅游;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方便对“一带一路”参与国的全面了解和学习;创新合作模式;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遗产保护等。(答出两项即可,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解析】(1)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可知,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是由于大批亚非国家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972年,中美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中日建交等等。 (4)根据材料四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进“一带一路”有利于增加出国留学的机会;;方便出国旅游;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方便对“一带一路”参与国的全面了解和学习;创新合作模式;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遗产保护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全国“两会”和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是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两次会议分别通过了哪两个重要文件?通过这两次会议分别建立或形成了哪两种政治制度?

(2)这两次会议在职能方面有什么内在联系?

材料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摘自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几个“组成部分”?分别在党的哪次会议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查看答案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第二种梦想的初步实现是通过什么事件?

材料二“文革”时期安徽凤阳一段花鼓词唱道:“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1979年,凤阳县粮食产量比历史上的最高年份增长了99%。老百姓唱道:“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2)材料二中两段唱词反映凤阳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3)依据材料回答:“中国梦”的核心内涵是什么?请你写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将实现的时间和最终目标。

 

查看答案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下列选项不能体现这些变化的是

A. 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

B. 服饰不仅满足御寒等需要,更是展示风度、个性的方式

C. 出行方式以自行车为主,已经发展成为“自行车王国”

D. 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网民规模不断扩大

 

查看答案

邓小平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文中省略的史实是

A. 第一辆汽车制造成功

B. “籼型水稻”培育成功

C. 新型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D. 原子弹、氢弹

 

查看答案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其表现有

①中国已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交

②中国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③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

④中国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要国际会议

A. ①②③④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