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历史信息的载体与流传方式多种多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物见证) (1)下列...

历史信息的载体与流传方式多种多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物见证)

(1)下列说法是对以上所示史料的解读,判断正误。

① 图一反映了唐朝与突厥关系和睦,“和同为一家”            (   )

② 图二反映宋朝时对西藏宗教首领班禅进行了册封              (   )

③ 图三反映中央政权对西藏的管辖制度化、法律化              (   )

④ 三则实物史料反映了中央政府与西藏的关系变化              (   )

(地图再现)

(2)根据《元朝疆域行政区划图》,填出图中A、B两处地方的管理机构名称。

A:                                       B:                             

(3)依据《元朝疆域行政区划图》,指出中央政府在地方管理方面有何制度创新?

(史籍叙述)

    在我国西北天山以南 广大地区,居住着维吾尔 等族人民,大多信仰伊斯兰教 。康熙时,准格尔部噶尔丹 ,在俄国唆使下发动叛乱,后平定,稳定了西北边疆地区 。乾隆时,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叛乱,在维吾尔等族人民支持下,清军平定了这场分裂祖国的叛乱。清朝设置伊犁将军 ,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 摘编自部颁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科书

(4)据材料,清政府加强西北边疆管理的方式有(     )

A.设置机构                B.册封首领  

C.和亲结盟                D.驻军平叛

(5)通过以上问题的解答,探究了什么问题?是通过哪些途径实现?

 

(1)① 错误②错误③正确④正确 (2)A:宣政院;B:澎湖巡检司。(错别字一个扣分) (3)行省制度; (4)A D(多选,错选不给分) (5)问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地方管理的加强;(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语意相同给分,任答一点即可)途径:文物、史籍(史书)、历史地图(地图) 【解析】(1)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友好,图一“唐蕃会盟碑”反映的是唐与吐蕃的关系“和同为一家”。故本题说法错误。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熙帝册封西藏佛教首领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故对西藏宗教首领班禅进行了册封的是康熙帝,因此图二反映的是清朝时对西藏宗教首领班禅进行了册封,故本题说法错误。③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图三《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达到制度化、法规化的程度。故本题说法正确。④图一“唐蕃会盟碑”反映的是唐与吐蕃的关系“和同为一家”。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图二反映的是清朝时对西藏宗教首领班禅进行了册封。图三《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由此可见,三则实物史料反映了中央政府与西藏的关系变化。故本题说法正确。 (2)根据《元朝疆域行政区划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处是西藏地区,元朝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事务;B是台湾,元朝在澎湖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3)依据《元朝疆域行政区划图》的“甘肃行省、陕西行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北边疆指的是新疆。康熙帝平定了西北的噶尔丹叛乱,乾隆帝平定了新疆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后来清朝设立伊犁将军,在新疆驻扎军队,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册封首领和和亲结盟与西北地区无关,故选A D。 (5)本题探究了西藏、台湾和新疆问题,西藏、台湾和新疆问题属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问题,也属于地方管理的加强问题。探究问题的途径有:历史文物、史籍、历史地图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政治局面与统治者的认识和治国措施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人口变化的趋势和唐太宗的治国思想。结合所学指出两者之间有何关联?

材料二   “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   

——北宋蔡襄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北宋治国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

材料三   军国大计,罔(无)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皇帝旨意的传达 ),不于(通过)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

(3)据材料三指出清朝采取的治国措施并概括其作用,结合所学举出清朝与之类似的措施一例

 

查看答案

人类文明在交流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对外交往的哪些史实?以这些史实为例说明唐朝对外交往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培根在《新工具》中论中国古代重大发明

(2)据材料指出培根论述的“三种发明”各是什么?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材料三  18世纪时,西方国家进行了工业革命,轰鸣的机器把西方社会带入工业化时代。而当时的中国仍处于封闭的状态中,以农业为主的传统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摘编自部颁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科书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的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并结合所学说明原因。

 

查看答案

下列史事与认识对应正确的是

 

史    事

认  识

A

唐玄宗宠信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他还提拔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为宰相……致使朝政黑暗腐败。

红颜祸水,君王宠信妃子必然导致灭国。

B

在北宋与金的交战中,北宋的军队常常是不战而逃。当金军攻到黄河岸边时,防守黄河南岸的宋军全都望风而逃……

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军队没有战斗力,军纪涣散。

C

《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至,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中国”。

元朝通过驿站,加强对全国的军事控制。

D

早在14、15世纪中国就已经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岛;明朝初期……中国将钓鱼岛列入防区;清朝……将钓鱼岛置于台湾地方政府的行政管辖之下。

钓鱼岛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作品反映

A. 追求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 注重气节,奋发向上的思想

C. 追求民主,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 追求金钱,拜金主义的思想

 

查看答案

清朝前期粮食产量有大幅度提高,这得益于推广了原产于南美洲的高产作物

A. 占城稻、甘薯    B. 玉米、甘薯    C. 马铃薯、花生    D. 小麦、花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