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纵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中央政府都采取措施加强对地方的管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纵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中央政府都采取措施加强对地方的管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材料二:齐人淳于越进谏曰:“臣闻之,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支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1)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西周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淳于越、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秦始皇、唐太宗、元世祖、明太祖加强地方管理的措施各一例。

(4)这些加强地方管理的措施有什么共同的作用?

 

(1)分封制;巩固统治。 (2)秦朝是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 (3)秦始皇:郡县制;唐太宗:合并州县;元世祖:行中书省(行省制);明太祖:废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 (4)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解析】 试题(1)依据材料“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结合所学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在于巩固统治 (2)依据材料“臣闻之,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支辅”可知淳于越认为分封制有利于周王室的统治,主张实行分封制,依据材料“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李斯强调分封制导致了诸侯割据,战乱不已因此反对分封制,主张郡县制 (3)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秦始皇:郡县制 唐太宗:合并州县 元世祖:行中书省(行省制) 明太祖: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直属中央 (4)秦始皇:郡县制 唐太宗:合并州县 元世祖:行中书省(行省制)明太祖: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直属中央等措施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阅读下面材料:

“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互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争。”

——苏轼《栾城集》

完成(1)~(3)题:

(1)辽与朝廷的和好年深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

(2)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及当时在职的宰相是谁?

(3)这一历史事件给人民带来和平安定的生活,但它也有消极影响。它的消极影响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世界闻名的唐朝)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帝国,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盛世最多的朝代,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民族关系和睦,对外交往频繁……

请回答:

(1)唐朝统治者先进的治国理念是唐朝出现多个盛世的原因之一,其治国理念是什么?

(2)唐朝的盛世很多,其中最鼎盛时期称之为什么?其治国措施有哪些独到之处?

(3)列举唐朝时的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方面的典型事例各一例。

 

查看答案

下列内容,属于制约皇帝的机构是(  

A. 议政王大臣会议    B. 军机处    C. 科举制    D. 内阁、六部

 

查看答案

关于军机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    B. 负责裁决军国大事

C. 使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    D. 标志着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查看答案

2008年8月,奥运会在北京召开。假如你作为一名小导游向外国游客介绍北京古代的建筑奇观,在下列各项中你可以选择的是( )

A. 赵州桥    B. 大雁塔    C. 大明宫    D. 故宫(紫禁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