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兴起:义和团由________、________一带发展而来。19世纪末,随着帝...

兴起:义和团由________________一带发展而来。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____________活动的猖獗,这些组织逐渐由反清转变为反帝斗争组织。

 

山东 直隶 外国传教士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今河北)一带发展而来。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这些组织逐渐由反清转变为反帝斗争组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35年,17岁的马克思在他的中学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这样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会永远发挥作用。”

(1)青年马克思在选择职业时有何考虑?

(2)马克思、恩格斯在哪部著作里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二: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921年7月,13名代表出席了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强大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3)“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什么?在“砥砺前行”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取得了哪些理论成果?

材料三: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极少数人脱离了革命队伍,但多数人一直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为中国革命奋斗终生。中国近代以来,没有哪一个政治团体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拥有这么多的为胸中主义和心中理想前赴后继、义无反顾、舍生忘死的有志之士。这批人,他们不为官、不为钱、不怕苦、不怕死,只为主义、只为信仰便可用一生去奋斗。

--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答问录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哪些高尚品质值得我们继承发扬?

 

查看答案

世界历史潮流浩荡,国际局势风云变幻。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5、16世纪是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在西欧,社会经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根本变化。人类历史的前资本主义时期因这个变化而归于结束,资本主义开始以其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出现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摘自吴于廑《世界史》总序

(1)“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始于哪一历史事件?材料所述“转折”指的是什么?

材料二:从1763年到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三大革命(即:政治革命、工业革命、科学革命)给了欧洲以前所未有的推动力和力量。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所说的“政治革命”中,英、法两国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两次工业革命不仅给欧洲,而且给全世界都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使人类先后进入什么时代?

材料三:一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战胜国与战败国都沦为二、三流国家。1919年美国总统威尔逊自我陶醉地声明:“金融的领导权、工业的领导权将属于我们,商业的优势也将属于我们。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都跟随我们的领导和指示。”1989年,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格局进入新旧交替的时期。

(3)简要分析威尔逊总统自我陶醉的背景。“新旧交替”的世界格局变化指的是什么?

材料四:当今国际社会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西方国家在国际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削弱,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近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产生了参与全球治理的强大需求,西方的治理理念、体系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潮流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2018-01-17光明日报)

(4)为什么说“西方的治理理念、体系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潮流”?为此,中国向世界贡献的智慧和方案是什么?

 

查看答案

“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均战败,显示了洋枪洋炮的厉害和西方科学技术的先进。清朝统治者认识到:(西方侵略者)“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摘自岳麓版新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中“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指的是什么?为此清朝统治者开展了什么自救行动?随后,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先后采取过什么行动?

材料二: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抗战的彻底胜利。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2)全民族抗战始于什么事件?为什么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材料三: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天安门广场时,乐队奏起了《义勇军进行曲》,广场上响起暴风雨般的欢呼声,举国欢庆。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1971年11月1日,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大厦前升起。1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首次出席联合国大会,受到热烈欢迎。57个国家的代表在会上致欢迎辞,大会主席称中国参加联合国工作,“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改编自岳麓版新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材料三中两处“五星红旗升起”分别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四: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就。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相继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提出中国主张,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改编自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4)简要说明新世纪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有何显著变化。

 

查看答案

曾经辉煌,令人神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白在《古风》组诗中赞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1)李白诗中赞颂了秦王的哪一历史功绩?材料表明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二:唐太宗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针对当时“民少吏多”的情况,命房玄龄等精简中央机构,将中央文武官员由2000多人减为643人;把全国划分为10道,将州、县合并为358个和1551个。

杜甫《忆昔》诗云:“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2)材料所述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有何目的?杜甫诗中描述的是哪一盛世状况?

材料三

(3)图一、图二的事件有什么共同意义?

材料四:唐朝中晚期以来,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宋初,北方人口仅100多万户,而南方人口有230多万户,是北方的两倍多。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同时,湖南、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开发。

(4)概括当时中国社会的重大变化。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因抢救朝鲜落水儿童而英勇牺牲,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我省新化籍志愿军战士是( )

A. 雷锋    B. 罗盛教    C. 陈天华    D. 邱少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