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美国《时代》周刊被誉为当代最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刊物,我国领导人邓小平先后8次登...

美国《时代》周刊被誉为当代最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刊物,我国领导人邓小平先后8次登上《时代》周刊封面。根据下面的三幅图及有关内容,回答问题:

(1)图一是1979年1月1日出版的《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时代》周刊说,邓小平获选为1978年度风云人物是因为邓小平把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打开了,让中国走向世界,同时让世界走进中国。标题所说的“中国新时代”开始于哪一次会议?这次会议作出了怎样的历史性决策?中国从此走上了什么新道路?

(2)图二是时隔一个月,1979年2月5日,邓小平的头像再次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标题是《邓来了》,反映的是邓小平访美一事。新中国成立以后,中美之间经历了“敌对-缓和-正常化”三个阶段。“敌对”指的是什么事件?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标志是什么?

(3)在什么时间召开的什么会议上,中国共产党把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4)图三是1985年9月23日的《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画面很清楚地对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左边是游行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右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你认为这幅图的标题“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说法对吗?为什么?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2)抗美援朝。中美建交。 (3)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4)不对。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结果(或: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概意思、其它言之有理也可)。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大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上来的重大决策,从此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拉开了序幕,中国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抗美援朝战争是中美敌对的表现。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标志。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中共十五大召开,江泽民作了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4)“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说法不对。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形成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结果,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由此可见,“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说法不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共同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二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材料三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材料四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

――1979年1月1日社论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为实现“最高利益”,我国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什么计划?全国人民“积极奋斗”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请举一例。

(2)与材料二、材料三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请用一句话评价这一历史事件。

(3)为赶超美日等先进国家,1980年我国建立了4个经济特区,这4个经济特区地处我国什么区域? 进入21世纪,我国对外开放步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查看答案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调必须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颁发《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是在

A. 1994年    B. 1995年    C. 1996年    D. 1997年

 

查看答案

面对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展,1988年9月,邓小平从全新的角度,对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力和当代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作出了明确的理论概括,提出了

A.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成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方针是

A. 科教兴国    B. 两个凡是    C. 求同存异    D. “双百”方针

 

查看答案

第一位获诺贝尔奖的中国籍科学家、也是首位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是

A. 邓稼先    B. 袁隆平    C. 屠呦呦    D. 于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