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40年前,中国共产党以前无古人的气魄迈出了改革开放的步伐。40年众志成城,40年...

40年前,中国共产党以前无古人的气魄迈出了改革开放的步伐。40年众志成城,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谱写着民族复兴的壮丽史诗。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明确航向)

(1)以上两幅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什么因果关系?

(成就辉煌)

(2)结合上图数据,说说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惠及民生)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消费结构不断优化,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部编《中国历史》(八下)

(3)上述材料反映了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生活的哪些变化?造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国内生产总值飞速增长;国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如答案只写“增长”、 “提高”一类的词,而没有写出“高速”、“大幅度”等相关形容词的,只能每点得分) (3)变化:人们消费结构不断优化;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或人们注重和享受多种休闲生活)法定节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 原因: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需 求不断增长;政府关注民生;国家增加节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等。(一点一分) 【解析】(1)依据两幅图片信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6年10月,中央政治局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延续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举国欢腾,人心思变,百业待举,党面临着思想、政治、组织等各个领域全面拨乱反正的任务。但是,这一进程受到“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严重阻碍,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局面。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章论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践第一的观点,正确地指出任何理论都要接受实践的考验。随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念权威性的确立,于是1978年12月18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方针思想,否定“两个凡是”,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所以,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依据“国内生产总值变化图”、“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图”所给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飞速增长;国民收入大幅度提高。 (3)依据材料信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消费结构不断优化,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餐桌上的主副食品充裕而丰富,服装服饰从单一化走向了多姿多彩和个性化,手机、电话的普及使人们的日常交往变得更为便捷;人们消费结构不断优化;休闲娱乐和外出旅游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法定节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造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后,使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断增长;在思维方式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也都产生了很大的改变,扭转了以前的一些错误看法;国家重视人民生活的改善,政府关注民生;国家增加节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国别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千米

)殖民地人口(万人)

英国

14

3350

39350

俄国

2.6

1740

3320

法国

6

1060

5550

德国

16

290

1230

美国

38

30

970

 

 

 

 

材料二  一战爆发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反战声音微乎其微。各国的民众积极支持战争,英国志愿入伍者簇拥在征兵处……在德国,出征的士兵斗志高昂,妇女们争相向士兵枪管里插入鲜花,运兵车上写着“圣诞节回家”……

——以上材料整理自高中历史选修《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 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被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凡尔登战役双方死伤近 一百万人。一位战地记者写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象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

——整理自岳麓书社《世界历史》(九上)

材料四  炮火把战壕轰得土崩瓦解时,他卧倒在地,冒着汗,做着祈祷:“耶稣基督啊,救我出去吧。请求基督行行好吧。只要您救我一命,您说什么我都干。我相信您,我要告诉世上每一个人,您是唯一至关重要的。请求亲爱的耶稣行行好吧!”

——海明威《在我们的年代里》

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子弹嘘嘘,大炮隆隆, 我不想再呆在这里……

——英国士兵在战壕里唱的歌

请回答:

(1)由材料一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2)对比材料二、四,人们对战争的态度有何不同?请用材料三的史实概括影响人们态度转变的因素。

(3)当今世界仍不太平,从科索沃到伊拉克,再到叙利亚……可谓是炮声隆隆,硝烟弥漫。以古鉴今,一战给我们今天留下了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在国家、民族发展道路上意义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创新发展话自信)

宋朝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公元 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货币之流通,较前普及……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针……船只使用不漏水舱壁等,都于宋代出现。”

(1)根据材料,举出宋代自信和创造力的突出表现。

(“洋人中用”显气度)

在唐政府为官的外国及外族人有数千名之多:有官拜大将军的,有入朝为相的,日本人阿倍仲麻吕留居唐朝五十年,专门管理外交事务……唐朝生活的外国人之中,僧侣也占了很大一部分。鼎盛时期的唐朝对宗教的态度是较为宽容的,不仅佛教徒大量涌入,袄教、景教、伊斯兰教都有众多的教徒在长安一带活跃。

——整理自罗威尔主编的《知中·洋人》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唐朝在“洋人中用”问题上体现的自信。

(“两弹一星”铸重器)

邓小平曾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 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3)结合所学知识,“两弹一星”是如何提高我们的民族自信的?“两弹一星”的研发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文化自信今日谈)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站立在 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讲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2018年,中美贸易战在全球引发了轩然大波。中美两国的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世界

A. 网络信息化    B. 经济全球化    C. 政治多极化    D. 利益一体化

 

查看答案

下图漫画中,马歇尔计划成为扶助欧洲成长的“夹板”,反映了这一计划在复兴欧洲经济的同时,

A. 控制了西欧各国    B. 冲击了西欧民主    C. 促进了欧洲联合    D. 摧残了欧洲文明

 

查看答案

图片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历史的瞬间。下列三幅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法西斯暴行    B. 纳粹的暴政    C. 战场的残酷    D. 种族的灭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