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全中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全中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全国上下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我们要求全国人民,用全力援助神圣的抗日自卫战争!我们的口号是: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领土流尽最后一滴血!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紧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摘自《中共中央1937年7月8日通电》

材料二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某地以后,进行了灭绝人性的烧杀抢掠“大竞赛”。在持续六周的屠杀中,被害的中国人达30万以上。日军滔天罪行磬竹难书,震惊了世界,被中外舆论称为“现代史上破天荒的残酷记录”、“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摘自人民网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所示通电发表的历史背景和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主张。

(2)材料二反映了日军的哪一暴行?

(3)面对侵略和灾难,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前仆后继,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请分别列举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著名战役各一例。

(4)请谈谈你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感悟。

 

(1)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实行全民族抗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任意1点,即可得分 (2)南京大屠杀 (3)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敌后战场:百团大战 (4)感悟: 它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青年学生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国共合作则民族振兴,国裂则民族衰败;要谋求两党合作,促进国家统一,走和平发展之路等。 (言之有理,答任意1点,意思相近即可得。)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可知,《中共中央1937年7月8日通电》发表的历史背景是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主张是实行全民族抗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根据材料中的内容“1937年12月,日军占领某地以后,进行了灭绝人性的烧杀抢掠大竞赛,在持续六周的屠杀中,被害的中国人达30万以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的日本对中国发动的南京大屠杀。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重大战役是1938年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重大战役是1940年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抗日战争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作为青年学生应该勿忘国耻,树立振兴中华的决心;国共两党合作则民族振兴,分裂则民族衰败;当今谋求两党在此合作,有利于促进国家统一,走和平发展之路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1)材料一中的军校是指哪所学校?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材料二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摘编自《内战百科》

九一八事变纪念碑

(2)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一八事变的严重后果。

材料三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3)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前赴后继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重要军事工业。为维护清朝统治,洋务运动还进行了哪些重大探索活动?

(2)图二中谭嗣同是戊戌变法的重要代表人物。戊戌变法在教育上采取了什么改革措施?这场变法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3)图三中的孙中山一生致力于中国的革命事业而奋斗不止。在112年前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后来他又致力于创建新型的革命军队,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4)图四反映了五四运动的宏大场面。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起点”的含义是什么?请你依据以上材料,概括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是如何一步步深入的。

 

查看答案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灭……”此民谣出现的时间是

A. 鸦片战争后

B. 甲午中日战争后

C. 辛亥革命后

D. 抗日战争后

 

查看答案

下面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A. 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 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过程

C. 抗日战争的主要进程

D.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历程

 

查看答案

(2015·湖南常德) “给力”是近年来出现的网络流行语之一,意即特别有力支持、有利于促进事物朝着充满希望的方向发展等。纵观中国近代一百多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下列最令中华民族“给力”的时间是   

A.19111010                    B.1937年7月7日

C.1945年8月15日                     D.1949423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