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隋朝大运河是我国古代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对该工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该工程是隋...

隋朝大运河是我国古代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对该工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该工程是隋炀帝下令开凿的       ②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③该工程以洛阳为中心             ④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A. ①②③④    B. ①④    C. ②③④    D. ②③

 

A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它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A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将“589年”和“杨坚”这两个历史要素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得到准确的历史信息是

A. 隋朝的建立    B. 开通大运河

C. 开创科举制    D. 隋朝的统一

 

查看答案

请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比较)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交通发展简表

 

类别

大事记

公路

1760-1774年,议会批准了452项公路筑路审请。

至1800年,已建成1600条公路。

内河航运

1761年,开凿第一条内陆运河。

18世纪90年代,开凿42条新运河,耗资650万英镑。

铁路

至1835年,议会批准了54条铁路修筑计划。

1845-1847年,又有576家铁路公司被批准成立,筑路8731英里。

 

 

材料二英国的煤产量从1770年的600万吨上升到1861年的5700万吨;铁产量也从1770年的5万吨增长到1861年的380万吨。1801-1851年,英国国民总产值增长125.6%,英国迅速成为“世界工厂”,它庞大的远洋船队把数不尽的工业品运往世界各地,再把原材料运回国。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在18世纪60年代以后国内交通飞速发展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内容之间的联系。

(3)交通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请再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2001年以来,“中国制造”与世界经济的融合进一步加快。2012年,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达到1.9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5.6倍;机电设备类商品出口8632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6.4倍……。随着中国出口的快速增长,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广业竞争力大幅提升,“中国智造”“中国创造”等誉词扑面而来,中国正在由“贴牌大国”向“品牌大国”稳步迈进。据统计,2011年我国共授权发明专利17.2万件,其中企业的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更是迅猛增加,与此同时,我国国际专利申请量已经跃居世界第四位。

(1)比较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概括指出我国工业制造领域发生的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原因。

(3)综上所述,关于擦亮“品牌大国”的名片,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请举出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品牌。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8年,顽固派教训康有为说: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康有为应辩道: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之地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非变不可!

材料二康有为求学之初,就特别留心中国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各种经世之学。他到过香港、上海,看见西洋人地方行政整齐,觉得这种行政必有文化思想的背景和渊泉。

材料三维新变法运动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在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和开设西学的书院里,出过黄兴、蔡锷等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而随之兴起的学会,为广开民智介绍了西方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在近代中国几乎必然地会转化为政治力量;维新人士还提出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的主张,早了胡适20年,可以说,后来的许多进步主张,在戊戍维新的时候都已露出了端倪。

(1)材料中的“祖宗之法”主要指什么?维新派为改变“祖宗之法”所做的努力有哪些?

(2)据材料和材料二,概括指出康有为主张变“祖宗之法”的原因。

(3)据材料三,谈谈你如何理解维新运动在社会上的“思想启蒙”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