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在工业革命时代,马克思和思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在工业革命时代,马克思和思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它是资本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与斗争的指南。在帝国主义时代,列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了伟大的十月革命,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0世纪上半叶,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邓小平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请回答: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发生于英国的哪一工人运动对它的诞生产生了重要影响?根据材料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历史意义。

(2)列宁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思想理论和经济建设方面有何具体表现?

(3)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后,为“改造中国与世界”,毛泽东、蔡和森等在长沙成立了哪一革命团体?在台湾问题的处理上,邓小平的哪一构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1)《共产党宣言》发表;工人运动:宪章运动;是资本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与斗争的指南。 (2)形成了列宁主义;实行新经济政策。 (3)新民学会;“一国两制”。 【解析】(1)依据课本所学,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工人的待遇却很差。1836——1848年英国工人举行了宪章运动,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受到影响。应工人运动的要求,马克思主义诞生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国际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是资本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与斗争的指南。 (2)依据课本所学,俄国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实权,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的革命火焰。1917年流亡国外的列宁在回归图中,发表《四月提纲》提出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形成了列宁主义,是列宁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俄国革命问题的典范;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列宁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依据课本所学,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我国几千年封建统治,但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没有解决,国内各派军阀互相争夺,内战持续不断,全国人民仍陷于水深火热之中。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蔡和森、在长沙组织的进步团体,宗旨是“改造中国与世界”;在台湾问题的处理上,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村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从6月11日到9月21日这一百多天中,皇帝迅速地接连发布了一百多条上谕,试图以空前规模大力推行变法维新。8月底前大多数法令涉及经济、军事和文教领域。经济和军事领域中,诏令体现了自强运动的强化。在经济领域,国家以更大的力量促进农、工商业。在军事方面着重训练现代化陆军,加强海军。8月后期起,开始改革政府机构,一些中央的衙门和几个督抚所辖的地方衙门都被废除。但是他(康有为)关于政治制度改革的建议,如颁布宪法、建立国会和宣布君民合治,上谕中均未提。尽管维新运动没有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全国规模的影响。

--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材料三:日本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先是改革教育制度,第二是进行大胆的宪政变革废藩置县,摧毁所有封建政权,同时组建议会,实行立宪,“万事决于公论”。明治政府于1885年实行内阁制,翌年开始制宪,1889年正式颁布宪法,1890年召开第一届国会,从而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在经济改革上,明治政府设立工部省,管理矿山、铁路等,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及培养技术工人。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的得失》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请谈谈你对材料一中的图片标题“顶戴花翎与‘自强”‘求富’”的理解。

(2)材料二中的“变法维新”距今多少周年?在经济和军事领域中,“诏令”如何体现其“自强运动的强化”?

(3)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如何?根据材料二指出维新变法的主要历史作用。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从变法内容的角度分析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一个失败一个成功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初,小农思想指导下的对外政策,进取不足而保守有余,统治者对当时世界大势缺乏足够认识,以天朝大国乃世界之中心自居,视外国为蛮夷,居高临下地处处加以提防。清朝最初实行比明朝更严厉的海禁政策,到乾隆22年(1757年)下令: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广州一地通商,并对丝绸、茶叶等传统商品的出口量严加限制;对中国商船的出洋貿易也規定了许多禁令,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闭关政策。马克思说“闭关自守的中国,就像一具木乃伊,一直密闭在棺材中,不与外界接触,一旦与新鲜空气接触,就立即腐烂”。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树料二: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是我们对世界的庄重承诺。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墓本囯策,奉行互利共的开放战略,遵守和维护世界贸易规则体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平衡、共贏的方向发展,让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原因。

(2)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闭关自守的中国”最终被迫“与新鲜空气接触”的国际背景。

(3)党的哪次会议作出了实行对外开放的伟大决策?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在哪里?根据习总书记的讲话概括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因。

(4)当前,美国特朗普政府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宋是整个中华文明史上的两座高峰,但宋文化呈现了不同于唐代的带有标志性的新面貌。例如:城市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和印刷技术的提高与普及,书籍得以较广泛的传播,从而迅速地提高了宋代社会的文化水准;又如以追求人才资质的“择优”与选拔程序的“公平”为目标的科举制,在隋唐时期初步成型,宋代则确立了三级考试制度,并逐渐形成了从破題到结尾的十段文体,使命题、定等“标准化”与“客观化”;再如,以活字印刷术为代表的宋代科学技术显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同时,书院教育的发达提高了社会教育的水平,也是宋文化的一个亮点。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隋唐时期初步成型”的科举制对维护唐朝统治有何重要作用?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宋代形成的“十段文体”的看法。

(2)材料认为宋代文明高峰的出现主要与哪一科技成就关系最密切?根据材料结合你所知道的岳麓书院,谈谈你对宋代书院教育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中共“七大”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为领导全党的“五大书记”。( )

 

查看答案

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内容。(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