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同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由袁世凯继任。...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同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由袁世凯继任。就任后,袁世凯于1914年修订《总统选举法》,不但自己可以终身担任总统,还可以由他的子孙继任,这与封建帝制已无多少差别,体现辛亥革命成果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遭到破坏,“中华民国”只剩下一块空招牌。上述材料中,“辛亥革命成果”遭到破坏的时间是

A. 民国元年

B. 民国二年

C. 民国三年

D. 民国四年

 

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袁世凯继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开始,辛亥革命的成果就被袁世凯窃取了。根据题干的“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同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由袁世凯继任。”可知“辛亥革命成果”遭到破坏的时间是1912年。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是民国元年。故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清政府一些官员认为台湾土地狭小、人口稀少,设立地方政府要靠朝廷供养,浪费粮饷,主张放弃台湾岛。大臣施琅劝告康熙帝,没有台湾,东南沿海不得安宁,虽然边远,其实是沿海要害所在。于是,康熙帝决定设立台湾府管理台湾。上述材料表明清朝设立台湾府的目的是

A. 接受汉族文化

B. 发展海外贸易

C. 巩固东南海防

D. 鼓励官员进谏

 

查看答案

汉武帝即位后,令各郡县保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由他亲自出题,让被举荐的人作答。通过这样的考察,大汉呈现出人才济济的盛况:大经学家、政论家董仲舒,大史学家司马迁,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大军事家卫青、霍去病,大探险家张骞都出现在这一时期。上述材料说明了汉武帝

A. 树立皇帝权威

B. 重视选拔人才

C. 削弱贵族势力

D. 推崇儒家思想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材料二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材料三  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同中国领导人的会谈中多次强调《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三个条约仍然有效,不可单方面废除,“维护香港的繁荣和稳定离不开英国”。邓小平针锋相对地指出,在主权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根据材料回答:

(1)材料一中的“黄豹”和材料二中的“妈港”分别指什么? “黄豹”和“妈港”分别是被谁掳去的?

(2)“母亲”是按什么方针接她们回来的?这一方针是由谁提出的?最初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提出的? “黄豹”和“妈港”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3)材料三表明了在整个谈判的过程中邓小平指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的立场,他坚持这一立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心愿,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取得了如此丰硕的成绩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随着台湾大选闭幕,今天的台湾问题又开始严峻起来,对于解决“台湾问题”你想说些什么?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就解决“三农”问题,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拐点:新中国成立后)

材料一:……法规定,废除……;将没收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公平合理的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

(1)建国初,党和政府在全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材料二:到1956年底,全国87.8%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合作社。

--八年级下册教材

(2)1953到1956年,党和国家为发展农村经济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材料三: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了“早稻亩产三万六千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3)1958年我国农村建设出现了怎样的失误?

(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

材料四“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对农村问题做的最大调整是什么?它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感悟历史)

(5)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八年级二班的琳达同学在复习历史时,写下了这样一篇总结我国建国后的科技成就的文章,但文中出现了五处错误,请帮他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同日,我国政府发表声明: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使用核武器。我国成为世界上能够制造核武器的三个国家之一,对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和维护世界和平起着重要作用。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长征一号”卫星。“神舟一号”的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国载人飞天的梦想。

(1)错误:______;改正为:______。

(2)错误:______;改正为:______。

(3)错误:______;改正为:______。

(4)错误:______;改正为:______。

(5)错误:______;改正为: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