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汉武帝采取董仲舒、公孙弘的建议,京师设立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汉武帝采取董仲舒、公孙弘的建议,京师设立学校,又令郡县推举孝廉、茂才,供朝廷选用。儒学与仕途结合起来,要做官非学儒不可,士人都变成儒生了。京师的学校(太学)五经博士当教官,有正式学生五十人,叫做博士弟子,全国各郡保荐学生到博士处受业,待遇同博士弟子一样,名额不定。两种学生都是一年考一次,考上中等的给官做,考下等的黜令退学。又选通经学的小官吏作地方官府的卒吏。职务是用经义装饰政事。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三科举选官制是中国文官制的基石。因为它的考试内容和形式正造应了统治者的需要,因此从隋唐时期开始就成为历代统治者选官的主要途径。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以宗法伦理为核心的儒家经义,与各种政务并不相合,主要的目的是笼络读书人,愚化百姓。科举考试的形式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系统,经过乡试、会试、殿试,从初级到高级的层级考试选拔,统治者的意识形态已深深地灌输到应试士子的心里,从而形成了一个有利于统治的社会基础

——逮慧娟《同文馆与中国文官制度的近代化》

(1)图A中孔子的言论体现了“  ” 的学说,  其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是最高准则和道德德规范。从孔子到孟子,大体经历了五代,孟子将孔子民本思想发展为“仁政”,主张“民贵君轻”;同时孟子提出做人要有骨气和正气,如教材中“_______”,孔孟民本思想的实质是_______。图B孟子言论被后世凝练为______",成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激励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民族、人民勇无畏、甘愿牺牲的民族精神。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建议是何意图?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选官制度的特点,分析其积极作用。

②科举考试主要科目有哪些?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分析其对国家治理的积极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坚持文化自信。

 

(1) “ 仁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维护君主统治。成仁取义(舍生取义) (2) ①意图:实现大一统。特点:崇尚儒学教育,培养后备官员;选用儒生做官;推荐与考核相结合(方式多元化);任人唯才。(任答一点得分)作用: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进了文化教育的繁荣;提高了官员素质,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人才基础;有利于大一统局面的固。(任答一点得分) ②科目:进士和明经。特点:考查内容以儒家经义为主;选拔形式具有开放性;选拔程序具有严密性、系统性。(任答一点得分)作用:普及儒家价值及思想,形成文化认同,有利于稳固统治;选拔文化素质较高的官员,提高行政效率;打破选官的世袭特权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统治基础,维护社会稳定;兼顾边疆人才选拔,促进边疆开发和民族团结(任答一题得分) (3)原因: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与选官和教育相结合,体现民族特色,渗透到社会各方面,有独特的理念和智慧,是世界上先进文化;在与世界不同文明对话中,坚持文化自信,才能使中国精神在文化传承中不断发展;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创新发展,建设文化强国,是时代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答一点得分)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图A中孔子的言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言论体现了“仁”的学说, 仁是处理人与人关系是最高准则和道德规范。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教材中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体现了孟子提出的做人要有骨气和正气的观点。 第三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和孟子民本思想的实质是为了维护君主的统治。第四小问,根据孟子的言论“舍身而取义者”可知,孟子言论被后世凝练为舍生取义,成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激励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民族、人民英勇无畏、甘愿牺牲的民族精神。 (2)①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的意图是为了实现汉朝的大一统。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内容概括可知,汉武帝选官制度的特点是:崇尚儒学教育,培养后备官员;选用儒生做官;推荐与考核相结合;任人唯才等等,言之有理即可。第三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产生的积极作用是: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与发展,进了文化教育的繁荣;提高了官员素质,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人才基础;有利于大一统局面的巩固,言之有理即可。 ②第一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考试主要科目有进士科和明经科。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是:考查内容以儒家经义为主;选拔形式具有开放性;选拔程序具有严密性、系统性。第三小问,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是:普及儒家价值及思想,形成文化认同,有利于稳固统治;选拔文化素质较高的官员,提高行政效率;打破选官的世袭特权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统治基础,维护社会稳定;兼顾边疆人才选拔,促进边疆开发和民族团结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我们坚持文化自信的原因是由于,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与选官和教育相结合,体现民族特色,渗透到社会各方面,有独特的理念和智慧,是世界上先进文化;在与世界不同文明交往中,坚持文化自信,才能使中国精神在文化传承中不断发展;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创新发展,建设文化强国,是时代和人民赋予的使命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认为:“如果说法国大革命追寻的理想,传之后世的生命比布尔什维克为长;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却比1789年更为深远。”“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A. 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的国家行列    B. 使苏俄退出协约国宣告一战结束

C. 使俄国走上实现现代化独特道路    D. 结束封建统治传播民主共和思想

 

查看答案

英国国王财力不足导致宫廷服饰出现较大变化,王室审美观念也发生相应变化。1691年英国史学家盖伊•米吉这样写道:“英国宫廷内服饰朴素文雅,谦虚内敛,让人觉得之前的英国人那般模仿法国人的着装,是相当愚蠢的。”导致审美美观念变化的根源是      

A. 君主权力受限    B. 文艺复兴深入    C. 工业革命展开    D. 社会经济衰退

 

查看答案

1912年,孙中山在给上海中华国货维持会的复函中说:“礼服在所必更,常听民自便……去辫之后,亟于易服,于是争购呢绒,竞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由此可见辛亥革命

A. 传播民主科学观念,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B. 促进中国服饰近代化,冲击传统生活习俗

C. 传入西方思想观念,中国服饰开始近代化

D. 开始机器化生产服装,加剧崇洋媚外现象

 

查看答案

某同学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关重大事件绘制成右图。六个序号分别代表在该地或区域(阴影)所发生事件的特点、结果或作用,相对应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  ②战略反攻开始。  ③国民党政权覆灭   ④为渡江作战奠定基础   ⑤三军会师长征胜利  ⑥主动出击日军且规模最大

A. ①⑥②④③⑤    B. ④②③⑤⑥①

C. ③②④⑥①⑤    D. ①⑤⑥②④③

 

查看答案

近代某报刊曾报道:“闻近月以来,凡都中士大夫有谈及西学新法者,同僚之中均闻面却避。盖恐人指之为康党,以致罹于法网。故自同文馆以外,竞无人再敢言声光化电之学,念爱皮西提之音。”这一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洋务运动的失败    B. 民族矛盾的尖锐

C. 顽固势力的反扑    D. 民众的盲目排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