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题文)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是中国人民不懈的追求,社会主义道路的工业化进程艰难而坎坷...

(题文)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是中国人民不懈的追求,社会主义道路的工业化进程艰难而坎坷。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材料一:1953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元旦社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状况。材料一中的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

材料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在这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从哪一年开始的?这是一场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之一,此变革使中国的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从1953年到1957年,共有596个大中型工程建成投产……1949年,我国的工业总产值在国民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为30%,到1957年,上升到56%;1957年的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5%,其中重工业比重由1952年的26.4%上升到1957年的48.4%。

(3)材料三所示建设成就的取得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4)经过几十年的工业化建设,我国的现代化工业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请你谈谈我国工业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1)状况:工业水平非常低下。最高利益:实现工业化(或发展工业)。建设规划:第一个五年计划。 (2)1953年。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3)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广大人民的生活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4)经济建设要实事求是;经济发展要符合客观规律;经济建设要保持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等。 【解析】(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我国的国民经济有所好转,但工业水平仍然非常低下,工业基础薄弱,为了实现工业化,我国开始实行一五计划。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过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3)根据材料三“我国的工业总产值在国民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为30%”和“1957年的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5%,其中重工业比重由1952年的27%上升到1957年的49%”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30多年的工业化建设,我国的现代化工业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经济建设要实事求是;经济发展要符合客观规律;经济建设要保持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等。 (4)根据材料三所示建设成就的取得有何重要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建设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经济发展要符合客观规律;经济建设要保持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毛泽东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

          

材料三

(1)请给材料二中图片确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2)材料三中两幅图片分别表现了什么历史事件?

(3)请阐述一下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事件之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

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

 

查看答案

(题文)艰苦创业年代的模范人物

 

查看答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查看答案

新中国巩固政权的措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