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中国政府历来重视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为地区和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阅...

中国政府历来重视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为地区和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印度继承英国在西藏的特权,经营西藏的邮政、电报、电话,并在西藏设有12个驿站,在亚东和江孜等交通要地驻有印度军队。西藏解放后,中国政府对印度的这些特权,原则上坚决主张废除,而在做法上采取了适当的步骤。对于不损害中国主权而合乎西藏实际需要的惯例,则在平等互惠基础上暂允许其保留。

                              ——谢益显《中国外交史》

  材料二  中印两国之间的问题并不是很大....无非就是一个边界问题。.....即使一时解决不了,可以先放一放,在贸易、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还可以做很多事情,发展往来,增进了解和友谊,双方合作仍然有广阔的前景。....我还设想,有些国际上的领土争端,可以先不谈主权,先进行共同开发。这样的问题,要从尊重现实出发,打条新的路子来解决。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摆脱了“左”的思想束缚,邓小平同志又总结历史,正视现实,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做出科学判断,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这一论断精辟地揭示了当今时代特征的本质,深刻地反映了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正确阐明了我国所处的国际大环境。

         ——戴秉国《邓小平外交思想与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的历史性调整与开拓》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改善与印度的关系,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2)关于中印问题,材料二中邓小平提出了怎样的外交新思维?据材料三说明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政府为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开展的外交活动具有哪些特点。试分别举例说明。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外交准则的基本认识。

 

(1)对于印度在西藏的特权原则上反对,具体做法上允许保留部分,适当让步;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3)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如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等;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如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如主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等。(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4)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保障国家利益。(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解析】(1)依据材料一“西藏解放后,中国政府对印度的这些特权,原则上坚决主张废除,而在做法上采取了适当的步骤。对于不损害中国主权而合乎西藏实际需要的惯例,则在平等互惠基础上暂允许其保留”,分析其意得出:建国后,中国政府在平等互惠、不危及中国主权的基础上允许保留一部分印度在西藏的特权;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总理访问印度,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 (2)依据材料二“即使一时解决不了,可以先放一放,在贸易、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还……双方合作仍然有广阔的前景”“有些国际上的领土争端,可以先不谈主权,先进行共同开发”可知邓小平提出了搁置争议,寻求合作,共同开发的外交新思路;依据材料三中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摆脱了“左倾”错误,正视现实,可以得出:十一届三中全后,经济建设成为我国发展的中心,邓小平的外交新思维是为了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3)依据材料三中“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结合所学知识,新时期中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如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国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如主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等;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如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领导人会议等。 (4)依据材料一就中印边界问题,我国政府提出新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等外交准则;由材料二提出了搁置争议,寻求合作,共同开发的新外交思维,是为了双方利益;材料三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说明我国在对外关系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努力维护世界和平,同时坚持保障国家利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书信往往带有浓厚的亲情、乡情,反映写信者的诚挚愿望。下面是1982年7月24日,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廖承志发表的致蒋经国先生公开信的一部分内容: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迹,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做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

(1)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做出巨大贡献”。

(2)根据材料指出写信者的政治愿望是什么。通过上述材料,归纳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建设的总任务就是要使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逐步变为强大的工业国,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首先着重发展冶金、燃料、电力、机械制造、化学等项重工业....

                              ——摘自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    在1980年和1981年两年的广交会上,福州的厂长、经理和外商签了合同并不算数,因为项目必须等“上面”批准;企业无权决定用人和奖金分配,按指令生产的产品与市场需要不相符,大量积压,在当时更是家常便饭。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为完成“总任务”而在当时所采取的措施的主要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国企改革的有利国际背景。

(3)依据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所采取的相应措施的共同作用。

 

查看答案

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的是哪一小历史事件?

(2)图二反映的是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中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3)图三反映的是中国农村实行的什么政策?它的实行产生了哪些影响?

(4)今天,全国各地正致力于美丽乡村的建设,请你为“如何建设美丽乡村”献计献策。

 

查看答案

当你看到中共十五大改革开放光辉旗帜等关键词,你能联想到的是( )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查看答案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发生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人们的生活方式变革,观念进步

B. 城乡人民收入大幅度增长

C. 国家重视人民生活的改善

D. 我国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