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某遗址“距今6000多年”“位于长江下游”“发现稻谷和稻壳”。根据这些信息判断,...

某遗址“距今6000多年”“位于长江下游”“发现稻谷和稻壳”。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该遗址是(  )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半坡遗址

 

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6000多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属于长江流域。他们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饲养家畜,制造陶器。他们住干栏式的房屋,开挖水井,过着定居生活。故C符合题意;元谋人、北京人不会种植农作物,故AB不符合题意;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种植粟。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好的歌曲往往记载了时代气息,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催人奋进的长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1)材料一中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领袖是谁?“站起来”的中国人民社会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地上流行的歌曲《社会主义好》,歌词为:“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歌曲《社会主义好》流行的历史背景。后来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遇到怎样的“严重失误”?

材料三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

—电视剧《鸽子哨》的主题歌《我的一九七八》

(3)材料三中的“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指的是哪次会议?该会议作出了怎样的重要决策?“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开启了我国农村哪项改革?

材料四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3)材料四中的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什么?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什么事件?

材料五山绿起来人富起来,面朝大海中国春暖花开。一个梦用五千年文明的承载,美丽中国世世代代

——《美丽中国》

(4)建设“美丽中国”从我做起,请谈谈你的想法。

 

查看答案

时间擦亮了历史的眼睛,历史擦亮了我们的眼睛。边读边想,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印、美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

国家

 

 

 

项目

中国(1952年)

印度(1950年)

美国(1950年)

钢产量(千克)

2.37

4

538.3

发电量(千瓦时)

2.76

10.9

2949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末,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1)依据材料一说说,为改变落后状况,1953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

(2)1949年到1957年粮食的增产与哪些因素有关?

(3)依据材料二,导致我国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决定?为什么要建立这座纪念碑?

(2)材料二中的“三年”起止何时?“三十年”又起止何时?这一时期革命的性质是什么?1840年发生了什么大事,这件大事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3)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怎样纪念革命先烈,怎样继承革命事业?

 

查看答案

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下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表明(  )

A. 人们健康水平在下降    B.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C. 牛奶面包代替稀饭馒头    D. 肉鱼禽蛋得到充分保证

 

查看答案

“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为实现“毕生的梦想,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而培育出“东方魔稻”的科学家是(   )

A. 杨利伟    B. 钱学森    C. 邓稼先    D. 袁隆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