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师(指海上船只航行的管理、技术人员)识地理,...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师(指海上船只航行的管理、技术人员)识地理,夜则观星,昼(白天)则观日,阴晦(指阴天)则观指南针

—北宋朱彧《萍可谈》

材料二: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谨慎),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赵汝适《诸蕃志》

材料三: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下册

请回答

(1)你从材料一、二中可以分别获得什么信息?

(2)指南针是由什么人传到欧洲的?

(3)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1)北宋时指南针已经用于航海,特别是在阴晦天时要靠指南针辨其方向,而在晴天仍是观测日月星辰.南宋时则完全靠指南针来定方向. (2)阿拉伯人. (3)因果关系,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推动了宋代航海事业与海外贸易的发展. 【解析】(1)根据材料一“夜则观星,昼(白天)则观日,阴晦(指阴天)则观指南针” 可以获得的信息是,北宋时指南针已经用于航海,特别是在阴晦天时要靠指南针辨其方向,而在晴天仍是观测日月星辰。根据材料二“惟以指南针为则” 可以获得的信息是,南宋时则完全靠指南针来定方向。 (2)根据所学知识,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后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由此可知,指南针是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的。 (3)根据上述材料及上述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推动了宋代航海事业与海外贸易的发展,因此,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是因果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比谜更看不清的宋代,比词更幽婉的宋代,比画更迷乱的时代,像我们年轻时一样的宋代,那是个可爱的时代,穿过时间的河流去寻找曾经的梦呓,那是个颠簸的时代,穿过空间的阻隔去找寻曾经的知己,那是个美轮美奂的时代,乘着想象的翅膀找寻我们的影子

—《穿越宋代》

材料二锣鼓声中,数十只老虎奔腾跳跃,之后恢宏仪仗鱼贯而出,文武百官揖手而至,黄罗伞盖之下,锦绣宫娥款款而行,颔首挺胸,百媚千娇,身穿玄黄团龙袍、头戴通天冠的大宋皇帝率领百官虔诚叩拜,祈求上天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是春节期间宋城景区推出的大型民俗表演“猛虎开年”,游客们可以再次在新年目睹宋代皇宫仪典。另外,新版《宋城千古情》《燕青打擂》《招财进宝》等各种好戏连台,游客们可以邀上亲朋好友、三五知己,穿上古装,在宋城找寻千年以前的风俗。

请完成:

(1)如果我们来到宋代乡村,你将会发现农民的文化生活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当时最受百姓重视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2)宋代城市生活繁荣,如果你要体验城市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你选择哪里?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至元八年,始改称元。摧灭弱宋,遂一天下。

(1)材料一“至元八年”是哪一年?“遂一天下”是怎么一回事?这次“遂一天下”与前朝相比,有何突出特点?

材料二

(2)图中A地是           今是           ,为对全国进行有效统治,元朝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

(3)图中B地在唐朝时生活的民族是           ,元朝在中央设置宣政院管辖B地,该机构的设置有何意义?

 

查看答案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三: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

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

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40760

62.9%

6624296

37.1%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汉朝时南方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是先进还是落后?

(2)材料二中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什么时期?

(3)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三,说明我国南方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具体变化?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4)从南北方经济发展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人自宋后少名桧,我至坟前愧姓秦

—秦观

材料二: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岳飞《满江红》

材料三:岳飞追击金兵时曾路过靖江,他看着跟随部队行进的依依不舍的江南百姓,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道:“大家就在这里安顿下来吧,将来必定是鱼米之乡。”并脱下身上的战袍送给百姓。后来人们在当地建造了岳王庙,并改地名为生祠

—《泰州地方志》

(1)对联中所指的“忠骨”是谁的遗骨?“佞臣”指谁?

(2)“靖康耻,犹未雪”中“靖康耻”指哪一历史事件?

(3)材料一与材料三的诗句和祠堂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学习了中国历史后,你对中国古代的英雄们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请写出你所崇拜的一个历史人物。

(5)在民族并立的时代,你认为各民族应该怎样友好相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的政权?

(2)根据材料指出,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澶渊之盟?

(4)京剧《澶渊之盟》中的剧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