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邀请留居上海的宋庆龄“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

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邀请留居上海的宋庆龄“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建国前夕”“ 邀请留居上海的宋庆龄”“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等各方面代表600余人出席会议,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A项符合题意;中共一大召开于1921年,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项不符合题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新中国成立后,C项不符合题意;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社会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①19世纪后半叶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中国进行了痛苦的自我反省、重新评价和重新组织。……②1898年夏颁发了一系列彻底的改革法令……许多闲职将被取消;地方政府将更加集中在北京的领导之下;新学校将传播欧洲的学风;西方式的生产方法将受到鼓励;国家将按西方的方式建立一支由应征入伍者组成的军队。③但是,维新派缺乏经验,这些措施始终停留在纸上。④皇太后在军队的支持下发动政变,废黜了不幸的皇帝,废除所有的改革法令,杀害了六位维新派领导人。⑤“百日维新”……的失败清楚地表明,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来使中国现代化是无效的,唯一的办法是从下面进行革命。

—选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通过阅读和整理文字材料来了解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阅读时应从材料中提取出构成历史事件的基本要素,如背景、经过、内容、结果、影响等。阅读材料一,将句子番号填入下表相应空格里。

 

要素

句子番号

要素

句子番号

背景

 

结果

 

内容

 

影响

 

 

 

(2)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逐渐解放出来,获得了极大发展。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①牛顿在力学上的主要成就是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②爱迪生研制出碳丝灯泡为人类利用电能奠定了理论基础。

③爱因斯坦上世纪初提出的相对论奠定了近代物理学基础。

材料二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3)结合所学,将材料二图示中空缺的内容补充在下列横线上。

A_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4)综合以上信息,谈谈你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认识。

 

查看答案

从古至今,人类文明在交流与碰撞中不断向前迈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文明交流的两种方式,结合所学分析其不同影响。

材料二中美关系正常化45年来,中美早已互为对方第一大贸易伙伴国,2016年中美贸易总额为5194.8亿美元,而且中美两国GDP约为世界一半。2016年中美两国双向直接投资额约600亿美元,中国企业在美直接投资为456亿美元,较2015年增加两倍。美国出口的26%的波音飞机、16%的汽车、15%的集成电路,目的地都是中国。

—摘选自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时事》总第223期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美经贸关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积极影响。

材料三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的相关漫画

(图一:2018年3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挑起中美“贸易战”,中国随即坚决回击,一时间双方贸易领域出现剑拔弩张的局势;图二:2018年5月中美率各自代表团互访,经过艰难谈判,双方达成部分共识推动关系走向缓和。)

(3)材料三中从图一到图二表明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长江三峡时强调:“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0年9月16日,左宗棠创办的兰州机器织呢局(呢绒纺织工厂)开工。他委托胡雪岩向德国商人购买机器设备1200多件,并从德国聘请匠师十多人。左宗棠离开兰州后,德国技师三年合约期满回国。1884年初织呢局因锅炉破裂从此停工。

——整理自《科普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兰州机器织呢局是近代中国哪次探索中创办的企业?该企业“因锅炉破裂从此停工”说明它面临什么困境?

材料二  新中国初期,我国石油严重短缺,60多岁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带领技术人员跋山涉水进行石油勘探。在勘探最困难的时候,李四光鼓励大家:“我们一线的生机,还是在我们的民族,大家打起精神,举起锄头向前挖去。”终于,1959年勘探出了大庆油田。随后,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大港、胜利、华北大油田相继找到,中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

——摘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选修四

(2)举出一名新中国早期的国防科研工作者及其贡献。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这些科研工作者身上有什么共同精神?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对科技创新投入快速增长(见下图),总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列举把“大国重器掌握在自己手中”需要具备的条件。

 

查看答案

下列史实与推论搭配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1936年美国农业收入增加近1倍,工业恢复到1929年水平,国民收入增加了50%。

罗斯福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

B

工业方面:除大企业仍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企业。

列宁开始放弃社会主义道路

C

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各成员国公民有统一的欧洲护照。

欧洲实现了政治一体化目标

D

战后日本积极引进最新科技成就,促进了日本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

日本成为了一个政治性大国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曾经国际舞台上的主角之一苏联,常常和美国在合作中竞争,在对抗中妥协,对世界局势产生重大影响。下列史实体现美苏“在对抗中妥协”的是

A. 美国对日本宣战

B. 古巴导弹危机

C. 苏联入侵阿富汗

D. 苏联最终解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