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下表为某县三个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下表为某县三个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

 

年份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农

地主

其他

1950年

83

197

116

18

0

27

2

1953年

3

74

355

0

4

0

7

 

 

材料二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材料三为了扩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规模,提高它的公有化程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以便早日建成社会主义和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人民群众热情异常高涨.

材料四“在边远地区、落后地区和贫困地区,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在一般地区,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当允许继续实行。”

(1)导致材料一表中农村阶级结构发生变化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实施的法律文件是什么?

(2)为了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对农业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的结果给我们带来哪些深刻的教训?

(4)材料四为了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面貌,农村进行了怎样的改革?有何重大意义?

(5)以上材料反映了农村土地所有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农业,农村和农民。假如N多年后的你作为生活在农村的新农民,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发展我们的新农村.

 

(1)土地改革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建立农业合作社 (3)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等 (4)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和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5)由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再到集体/国家土地所有制 发展乡镇企业,第三产业,现代化农业等 【解析】(1)根据《某县三个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中“地主”一栏,由1950年的27户,到1953年的0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材料一表中农村阶级结构发生变化的重大历史事件是土地改革运动;该事件实施的法律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决“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的问题,国家对农业采取的措施是建立农业合作社。 (3)根据材料三“以便早日建成社会主义和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人民群众热情异常高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结果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们带来的深刻教训是,经济建设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等。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面貌,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和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5)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农村土地所有制经历的变化:由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再到集体/国家土地所有制。作为生活在农村的新农民,要健全村民自治制度,改善农民生存状态,发展乡镇企业,拓展第三产业,不断建设现代化农业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地上流行的歌曲《社会主义好》,歌词为:“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材料二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有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

材料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哪年建立?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遇到的“严重失误”,工业上主要表现是什么?

(2)材料二中“有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最早出现在什么地方?

(3)材料三中的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什么事情?这“一个圈”涉及哪两个省?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什么事情?

 

查看答案

下图是经济特区示意图,

(1)在图中相应方框内填入下列城市对应的字母代码。

A.深圳B.珠海

(2)从此图地理位置可看出我国对外开放初期有什么特点?

 

查看答案

识下图,回答问题:

请把字母代码填入相应位置:

(1)摸清灾情,向内涝.风沙.盐碱”三害”宣战的是_________.

(2)在西北戈壁滩默默无闻地从事着核武器研制的是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1982年9月,中英双方领导人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举行会谈。中国提出1997年一定要收回香港主权。英方不愿放弃英国在香港的既得权益,因而以保持香港目前的民主和繁荣为借口,为难中国。于是,中国便提出以“一国两制”方针来解决香港问题,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中国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实行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至少50不变。

以下表述是从上面信息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填“A”;违背了上面信息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括号内填“B”;是上面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填“C”。

(1)“一国两制”的方针是发展海峡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2)英国不愿放弃香港的根本原因是维护香港的民主和繁荣。

(3)中国在收回香港主权问题上意志坚决。

(4)香港在回归祖国后在一定时期内仍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5)“一国两制”的构想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

 

查看答案

在“一国两制”构想指导下,1997年回归祖国的是

A. 英国侵占的澳门

B. 英国侵占的香港

C. 葡萄牙侵占的香港

D. 葡萄牙侵占的澳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