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底废除了,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底废除了,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1952年底,全国近三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存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推翻。

材料二: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提倡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都归公社所有。许多果树被砍、家禽被屠宰。

材料三: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的是我国现代历史上哪些重大事件?

(2)材料一、二、三中,对我国生产力发展起了促进作用的有哪些?

(3)从材料二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1)土地改革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也可)。 (2)土地改革运动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3)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制定政策要适合本国国情,走自己特色的道路。 【解析】(1)依据材料信息:1952年底,全国近三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存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推翻可知,这是我国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运动;依据材料信息: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可知,这是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依据材料信息: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可知,这是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依据所学可知,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人民公社化运动由于使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经济性,极大地提高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3)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制定政策要适合本国国情,走自己特色的道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就业形式、就业观念、就业渠道发生的变化主要有(   )

①通过人才市场自主就业  ②持证上岗    ③公开招聘  ④培训上岗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人类进入高度的信息化时代,最具引人注目的技术是(   )

A. 电话通讯技术    B. 计算机网络技术    C. 卫星传播技术    D. 激光技术

 

查看答案

(题文)“求同存异”作为一种外交方针的策略,最早明确提出和成功运用是在(   )

A. 周恩来访问印度时    B. 日内瓦国际会议上

C. 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    D. 万隆会议上

 

查看答案

下列哪些地方的主权是从外国殖民者手里收回的?(   )

①香港  ②澳门  ③台湾  ④西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20世纪,中华民族经历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其中产生的三位伟人是(   )

A.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B. 毛泽东、邓小平、蒋介石

C. 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    D. 袁世凯、孙中山、蒋介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