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

材料二   黔东南是我们的家乡,在这片土地上聚居着苗族、侗族、布依族汉族、瑶族等民族。1956年7月23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正式建立,简称黔东南州

(2)黔今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设立体现了我国的什么政治制度?

材料三    据台湾媒体报道,蔡英文5月20日上午正式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她在就职仪式上发表学说,对外界关注的两岸论述,她没有明确提到“九二共识”。

(3)海峡两岸达成的“九二共识”里要坚持的是什么原则?现阶段党和政府对台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4)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怎样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做出自己的贡献?

 

(1)开明的民族政策。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一个中国原则。”“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4)①思想上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并付诸行动。②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③树立国家意识,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等等。(答对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体现的是唐太宗实行的开明的民族政策。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置自治区、自治州或自治县。因此,材料二的“1956年7月23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正式建立,简称黔东南州。” 体现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故海峡两岸达成的“九二共识”里要坚持的是一个中国原则。在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基础上,现阶段党和政府对台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4)作为学生,我们有责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我们应做到:在思想上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并付诸行动。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要树立国家意识,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指出: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材料二 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各种国际交流与合柞,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材拟三         1956—1974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

1956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建交国家数

25

49

54

69

87

88

95

1)材料一中 唯合法政府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内容,与旧中国外交相比,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最根本特征是什么?

2)材料二中闪耀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的外交政策,在20世纪50年代有哪些体现?

3)结合材料三,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建交高峰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4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在坚持原有外交方针和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又有了什么新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查看答案

共和国近70年的历史进程中,多次多领域实现了跨越与转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万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能体现材料一中“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材料二“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材料二文件是新中国成立后什么运动的法律依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运动对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材料三   (1972年)二月二十八日,双方在上海正式签订并发表A的发表,在中美关系发展史上有着重要里程碑的意义。它标志着两国从长期尖锐对立开始走上关系正常化的道路,为以后两国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材料三中的“A”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谈谈你对“重要里程碑的意义”的理解。

材料四中共的政策从阶级斗争到经济改革的大转变,是中国革命手段的重大改变。确定邓小平为中国最高领导者的地位,到1978年底才实现,邓的改革程序才得以开始。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4)材料四中的“邓的改革程序”“开始”于哪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次会议的历史转折性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外交结束了近代百年屈辱的历史,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道路,这一过程充满艰辛,相继取得了丰硕成果,赢得了当今世界各国的尊重

材料二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世界贸易组织也需要中国,没有中国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不完整的,不能真正体现世界性。

(1)近代百年屈辱的历史开始于哪件事情?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初期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2)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说出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两项成就。

(3)我国于何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我国经济有何影响

 

查看答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不能反映这变化的是

A. 自驾游成为人们休闲的一种方式

B. “低碳”和“原生态”生活成为时尚

C. 轻松惬意地网上淘宝、聊天交友

D. 人们凭粮票到市场上购买大米

 

查看答案

1984年,邓小平曾说:“我们多次讲过,我国政府在1997年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后,香港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以上讲话主要阐述(  )

A. 在香港设立自治区    B. “一国两制”构想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