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参观武侯陵墓,看到侍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当时我们美国在哪里?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如此频繁,难怪令人叹为观止”。

材料三 忆昔开元全盛世,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与唐朝历史上那三位皇帝有关?这三位皇帝也是中国古代一项考试制度的完善者,这项考试制度是什么?该制度的创立又与哪个皇帝有关?

(2)材料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导致该思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说这句话的皇帝在统治时出现了怎样的治世局面?

(3)其实一段好的历史统治时期与统治者重视人才是分不开的,这些人才中一位敢于直谏皇帝,一生要200多次向皇帝进谏,他是谁?唐朝曾有“房谋杜断”的说法,请问这是哪两个历史人物?

(4)如果你是唐朝的一位皇帝,你将如何统治你的国家?

 

(1)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科学制;隋炀帝 (2)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教训;贞观之治 (3)魏征、房玄龄、杜如晦 (4)说明要使自己的统治长治久安,就必须与民休息,施行仁政(言之有理即给分) 【解析】(1)根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是“君舟人水”的观点,是唐太宗李世民所提,材料二“武后陵墓”指的是武则天的陵墓,材料三阐述的“开元盛世”即唐玄宗时期,三位皇帝对由隋炀帝所创科举制的完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阐述了“君舟人水”的民本思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唐太宗时期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了清明的政治措施,出现了贞观之治。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谏臣魏征劝戒唐太宗以历史的教训为鉴,励精图治,任贤纳谏,唐太宗本着“仁义”行事,无一不受到采纳。唐太宗李世民时期,有两个得力的宰相,一个是“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一个是“尚书右仆射”杜如晦,人们把他们两人并称为“房谋杜断”。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假如是唐朝的一位皇帝,治理国家重视发展生产,注重“君舟人水”的民本思想,轻徭薄赋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南水北调工程从提出论证到勘探,历经数十年,中线工程河南段终于在2009年全面开工,这是一项规模浩大的民生工程,建成后将有效缓解京津地区用水紧张的局面。我国古代也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泽被后世,但对当时的政权却产生了大同的影响。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简述图一、图二中工程的主要功能

(2)两个工程分别对当时的政权产生了什么影响

(3)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国家在建设大型公共工程时应注意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一历史人物是谁?他被誉为什么?后人称他为什么?

(2)图二中历史人物是谁?他的诗歌有什么特点?

 

查看答案

唐朝的对外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出现这种盛况的最根本原因(  )

A. 经济、文化等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B. 政治制度领先于世界各国

C. 开辟了发达的水陆交通线    D. 统治者以开明的态度吸纳世界先进文化

 

查看答案

下列史实能够反映唐朝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

鉴真东渡

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

玄奘西行

遣唐使来华

陕西西安出土的唐代大食旅行者陶俑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⑤

 

查看答案

“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朝的特有文化气派.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

②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③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

④马可•波罗来中国经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