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中,商鞅变法的效果最为显著。商鞅变法对下列哪几类人有奖励 ①书...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中,商鞅变法的效果最为显著。商鞅变法对下列哪几类人有奖励

①书读得好的人 

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 

③仗打得好的人 

④生意做得好的人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③④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由此可见,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和仗打得好的人都可以受到奖励。故②③符合题意;书读得好的人和生意做得好的人与商鞅变法的措施无关,不受奖励。故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说明北京人

①会制造石器

②会种植粟

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外交事业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五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政策。

材料二:如果接受上述各项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任何一国又都不干涉另一国,这些差别就不应成为和平的障碍或造成冲突。有关各国中每一个国家的领土主权和互不侵犯有了保证,这些国家就能和平共处并相互友好。

—1954年6月《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2)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中印两国总理所提的是哪一原则?它的提出有何积极影响?

材料三: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周恩来(1955年)

(3)材料三体现了周恩来在哪次国际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

材料四: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筑梦中国》解说词

(4)请用两个事例说明,20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外交“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中所宣传的法律性文件颁布实施后,对中国社会所产生了哪些巨大的影响?

材料二: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变化

行业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2)从材料二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材料三: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趋于零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3)材料三表格中数据的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四:

(4)材料四中图片A、B分别反映了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什么严重失误?

(5)综合上述探究,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很重视民主政治建设,但也走了一些弯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新著《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

(1)材料一论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哪一政治制度?它的建立与1949年在北平召开的哪次会议有关?

材料二: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毛泽东在1954年某次会议上的讲话

(2)材料二中会议的名称是什么?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主要是因为该会议制定了什么法律文献?形成我国哪一根本政治制度?

材料三: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3)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

材料四: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党的治国方略、方式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都挣的“政策治国”……最终导致“文革”悲剧

—摘编自《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

(4)依据材料四指出,“文革”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

(5)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

 

查看答案

历史图片是历史场景的形象呈现,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结合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片、实物与文字一样也承载着历史,图2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影响?

(2)图1是西藏和平解放协议签字仪式图,请依据所学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

(3)20世纪50年代的人们用“最可爱的人”称赞图3中的人民志愿军,他们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要支援朝鲜吗?这场战争有何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