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72年----1885年的第二阶段中,虽然国防工业仍然是主要的着眼点,但也有更多的关注投向了发展一些追求利润的企业。这类“洋务”逐渐被看作是“时务”,因为他们乃针对国家的急迫事物而开办。这里的“洋务”是指
A. 兴办民用工业 B. 创办军事工业
C.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D. 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某校举办宋代历史专题手抄报比赛,一位同学摘录了有关太湖流域水稻、棉花和茶叶的种植史资料,又搜集了下列三幅图片,这些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发达的农业生产 B.繁荣的南方经济
C.精巧的手工技艺 D.独特的活字印刷
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 )
A. 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B. 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C. 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D. 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两代是可以的。”文中空缺处应是( )
A. 秦汉 B. 魏晋 C. 宋元 D. 明清
秦朝建立后,当时潍坊的大部分地区属胶东郡、齐部琅琊郡管辖;隋朝统一全国后,在今潍坊地区设立北海、高密、琅琊三郡管理地方事务。材料主要说明
A. 历代王朝都很重视对潍坊地区的管辖
B. 不同时代对潍坊地区的管辖措施不同
C. 潍坊地区在中国古代一直是政治中心
D. 我国古代地方行政体制基本上是一脉相承
据史料记载,在古代史上,我们潍坊所辖各县市区曾是齐国的领土。此外,潍坊一带还出现过杞国、纪国、莱国等小国。与这一史实的出现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 世袭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