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中国共产党在97年的历程中,留下了一个个光辉的足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

中国共产党在97年的历程中,留下了一个个光辉的足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指出,1840-1949年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在1840-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从1901年到1920年期间,中国历史表现为“谷底”时期,……1921年以后,中国的历史发展趋势就主要表现为“上升”了。

(1)据材料一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1921年我国发生的什么重大事件使“中国的历史发展趋势就主要表现为‘上升’了”?

材料二   ……我们要实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就举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可是这旗帜不许我们在城内插,我们就只好到山顶上去插,永不放下. 

——毛泽东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由此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正确道路?

材料三   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会后,中央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全权负责军事指挥。

(3)材料三中所述内容与哪一会议有关?

材料四  国民改为人民,中间用意深深。民众站立起来,堂堂地做个人。

——黄炎培

(4)材料四反映的是我国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五  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

(5)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对联描绘的成就分别与我国哪两座城市的奋斗有关?

材料六  “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这是英国专栏作家马丁·雅克不久前做出的断言。那一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中国的转变已经使世界的重心东移。”

(6)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是如何“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的?

(7)综合以上材料和探究,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1)中共诞生(只答中共一大不给分)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或工农武装割据 (3)遵义会议 (4)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 (5)长春、鞍山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围绕中国共产党或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等国情谈均可)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使中国的历史发展趋势就主要表现为上升了。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我们就只好到山顶上去插,永不放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上,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所以这个会议指的是遵义会议。 (4)根据材料四中“民众站立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的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5)根据材料五的内容“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指的是一五计划时期长春一汽生产处第一辆汽车;“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指的是一五计划时期鞍山钢铁公司建成投产。所以对联描绘的成就分别的长春和鞍山有关。 (6)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在中共十四大会议上正式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发展的新阶段。 (7)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发展经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一直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共同愿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天下),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李白

(1)材料一诗歌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二 (主父偃)说上(武帝)曰:“……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子弟,以弟候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弱矣。”上从矣。

——《汉书·主父偃传》

(2)据材料二并运用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材料三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3)材料三所述内容与我国古代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材料四  邓小平在1984年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仍然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4)据材料五概括:为实现国家统一,邓小平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

材料五  2018年3月11日,宪法修正案经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高票通过,其中第三十四条修正案,宪法序言第十一自然段中“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修改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对民族关系的总结增加了“和谐”,也体现了我国民族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5)据材料五指出:我国宪法修改后规定的新型民族关系是什么?

材料六  林肯说:“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保持半奴隶、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待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期望它停止分裂。”。

(6)依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林肯当选美国总统后,有哪两大社会问题需要解决?

(7)综合以上材料和探究,你有何感悟?

 

查看答案

今年正月初一上映的电影《红海行动》讲述了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8人小组奉命执行撤侨任务。这部电影根据真实事件“也门撤侨”改编,索马里海域外中国商船遭遇劫持,蛟龙突击队沉着应对,潜入商船进行突袭,成功解救全部人质。这一行动表明我国

A. 积极推进对外交流    B. 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C. 推进“一带一路”战略    D. 加强区域性经济合作

 

查看答案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已触动许多人的切身利益。无论富国还是穷国,全球化提供了巨大机遇、潜力与可能,但也产生了人类必须面对的新挑战与新威胁。对大多数人来说教育、就业、收入、健康、文化、环境等事关人类切身的问题都变得更不确定与不安全。”由此说明

A.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B.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只是机遇

C.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只是挑战    D. 经济全球化违背了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

 

查看答案

2017年5月23.25和27日,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围棋选手柯洁和机器人阿尔法狗三次对弈(示意图),均告失败。机器战胜人类,依靠的是

A. 原子能技术    B. 航空航天技术

C. 生物工程技术    D.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为了摆脱“卒子”的地位,西欧所作出的努力包括

①接受马歇尔计划②加入北约组织③ 成立欧洲共同体④ 从经济一体化向经济政治一体化过渡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