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近代以来,科技革命对工业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工业化也带来了严...

近代以来,科技革命对工业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工业化也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50年后世界能源中煤炭消费比重不断加大的主要原因?1870年后石油消费比重不断加大,与这一时期产生了哪些新的交通工具有关?

材料二

注:11900年,美国GDP超过英国,成为世界上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

(2)材料二中表格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战后科学技术革命对资本主义的积极意义是主导的,……它大大加强了资本主义的地位和力量

——黄素痷、甄炳禧《重评当代资本主义经济》

(3)材料三中的“战后科学技术革命”指的是什么?该科技革命为网络时代的到来提供的技术条件是什么?

材料四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固然是开天辟地的,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得到空前的变革和发展,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动了城市化。英国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这个)“自由国度”的环境观念普遍歪曲甚至空白。中等阶层……不顾城市环境和大众的生存,盲目放肆地开发,贪婪地消耗着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人们宝贵的生命

——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城市环境观念及其影响》

(4)据材料四,概括19世纪的伦敦成为“雾都”的原因。

材料五(英国)政府陆续颁布了《控制公害法》《公共卫生法》《放射性物质法》等法律,并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在节能环保方面表现出色的企业和政府机构还会被授予绿色奖章

——新华网《三个“雾都”如何走出“霾伏”?》

(5)据材料五,指出英国政府倾力治污给我们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哪些借鉴?

 

(1)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 汽车、飞机 (2)科技发明极大地推动经济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美国越来越重视科技的力量;美国的科技水平越来越高。 (3)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 技术条件:电子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 (4)原因: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污染;环保观念缺乏;资产阶级盲目开发,破坏环境。 (5)借鉴:依法治污;调整能源结构;培养环保意识;加强政府监管。 【解析】(1)第一问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可知,1850年后世界能源中煤炭消费比重不断加大,煤炭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用的能源,英国的瓦特改进蒸汽机,使工作机获得了强大、持续而稳定的动力,使人类第一次完成了以“热” 力代替人的体力革命性飞跃;蒸汽机广泛应用于生产和交通领域,使煤炭消费不断加大。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随着内燃机的发明,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成功设计世界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成功制造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 (2)依据材料二图表所给信息可知,美国从1789——1900年专利技术是逐年增长的,成为世界上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结合所学可知,专利技术给发明人带来实际利益,从而鼓励发明人多做出发明,推动技术进步;专利技术能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大大加快生产力的发展,所以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能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美国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的发明,科技水平也越来越高。 (3)第一问依据材料三所给信息“战后科学技术革命”,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起源于美国的新科技革命,又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战后科学技术革命”指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电子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网络时代的到来提供了技术条件。 (4)依据材料四所给信息“英国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中等阶层……不顾城市环境和大众的生存,盲目放肆地开发,贪婪地消耗着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人们宝贵的生命”,结合所学可知,伦敦为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工厂众多,烟囱林立,加上城市人口密集,家家都使用煤炭,烟与雾交织混杂在一起,形成著名的伦敦雾;加上当时的政府环保观念缺乏,没有及时地调整措施来改善当时的环境状况;资产阶级为了自身的利益,盲目开发,破坏环境。 所以,伦敦雾是多种因素的产物。 (5)依据材料五所给信息“政府陆续颁布了《控制公害法》《公共卫生法》《放射性物质法》等法律,并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被授予绿色奖章”可知,英国加强了政府监督,注重培养国民的环保意识,这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习总书记提出要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改革开放。

材料一(1978年,邓小平出访新加坡)邓小平十分赞赏新加坡引进外资的成功经验,他了解到外商在新加坡设厂使新加坡得到三大好处:一是外资企业利润的百分之三十五用来交税,这一部分国家得了;二是劳务收入,工人得了;三十带动了相关的服务行业,这是一笔可观的收入。邓小平决心把新加坡这个“经”取走

——《邓小平的最后二十年》

(1)邓小平要取的“经”是什么?“取经”回来后他作出了了什么伟大决策?这一决策是在哪一次会议上决定的?

材料二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

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开始的尝试”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材料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深化改革、促进创新和发展,大大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北师大《八年级中国历史下》

(3)据材料三回答,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规定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什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这一目标有何特点?

材料四2018年4月,海南的改革开放有了新举措:国家宣布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这是彰显我国扩大开放,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决心的重大举措。”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80年代为促进改革开放,我国在海南实行了什么重大举措?根据材料,指出国家支持海南改革开放的新举措有什么战略意义?

(5)纵观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我国改革开放的总体呈现什么趋势?

 

查看答案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材料一1894年11月26日,英国《泰晤士报》刊出电讯:据报告,在旅顺发生了大屠杀。这个时候,读书人、士大夫阶层开始懵了,学生何以打败老师,一个比我们国力更弱、这么小的邻邦,居然把我们强大的北洋舰队一举歼灭。日军将领伊东对此这样说:“清国而有今日之败者,固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谙通变之所由致也。”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个事件?伊东认为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为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因素以及强国的具体主张。

材料三(康有为)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反倒时时鼓励光绪帝学习俄国彼得大帝“乾纲独断”,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康有为等维新派和光绪,从和平变法开始,却逐步走向武装政变之路,铤而走险,最后归于失败也就无可避免了……改革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这就要求改革者不能没有周全的设计。康有为、光绪对此几乎是全然不顾,因此很多改革措施都遭到强力反对,反对者并非都是上层的顽固分子,也有中下层官员、士子和民众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3)据材料三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材料四戊戌变法不但在政治变革上是一次历史的超越,而且在思想文化上也是一次重大的历史转折。维新志士们在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探索和斗争中,以大无畏的勇敢姿态,对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和顽固势力愚昧守旧的思想状况,进行了痛切的批判和鞭挞,维新志士还提倡资产阶级新文化,在广大士庶民众中造成了广泛的影响,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摘编自龚书铎《中国近代史》

(4)据材料四分析戊戌变法在思想领域的贡献?

 

查看答案

下边名为《圆满》的漫画,嫦娥手捧写有“中国”字样的四分之一圆飞了过来,地上各国人民欢欣鼓舞。该画所反映史实的主要意义是

A. 推动政治多极化趋势

B. 世界贸易组织由此成立

C. 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D. 瓦解美苏两极政治格局

 

查看答案

(题文)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著名战役,其登陆地点可在下列哪一图中标注出来?()

A.     B.

C.     D.

 

查看答案

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他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 “政治上的成功主要体现在(    )

A. 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B. 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C. 成功开启了美苏冷战模式    D. 调整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