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题文)“割台湾,赔两亿,中国人民争口气;开口岸,设工厂,清朝政府无法管。”这首...

(题文)“割台湾,赔两亿,中国人民争口气;开口岸,设工厂,清朝政府无法管。”这首顺口溜便于我们记忆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赔款两亿两白银,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美国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这样写道:“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这反映了清政府(  

A. 与外国断绝往来    B. 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C. 闭关锁国    D. 重视民族团结

 

查看答案

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政权中没有实现对国家统一的是

A. 秦朝和汉朝    B. 隋朝和唐朝    C. 北宋和元朝    D. 北宋和南宋

 

查看答案

诗歌是生动鲜活的历史,它向人们描绘了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沧桑。下列诗句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黾犹藏万家室。”  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④“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②①④    D. ④①②③

 

查看答案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中的“此河”是指

A. 黄河    B. 大运河    C. 淮河    D. 长江

 

查看答案

“将都城有平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通婚.”材料中的措施促进了(  )

A. 民族融合

B. 江南地区的开发

C. 北魏政权的建立

D. 民族政权并立局面的形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