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2〜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 材料二19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2〜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

材料二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化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它们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

——《中国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说明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重大影响。

(2)材料二中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结果如何?

(3)指出材料三中所提出的两支突起的“异军”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解决了什么问题?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你对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有什么认识?

 

(1)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的基础。 (2)开展“大跃进”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破坏了自然环境,导致经济比例严重失凋。 (3)外资企业的兴起解决了中国工业的资金短缺和技术薄弱问题;乡镇企业的发展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调整了农村的产业结构。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立足国情,顺应潮流,及时改革与调整。 【解析】(1)根据材料一的表格内容可知, 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发生了变化,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我国实行了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促进了重工业的飞速发展,1957年底,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的基础。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在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指导下,我国开展了大跃进运动,这是我国在经济上的左倾错误,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破坏了自然环境,导致经济比例严重失凋。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所提出的两支突起的“异军”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解决了中国工业的资金短缺和技术薄弱问题;依据材料的内容可知,乡镇企业的发展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调整了农村的产业结构,为弄讯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由此可知,我们要搞好现代化建设就要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不断进行改革,适时创新,要立足国情,顺应潮流,及时调整,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指的是西欧和北美,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大多数国家都是,主要不是内部因素,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

——杨宁一《现代化理论》

材料二估量整个民族工业,则其先决问题又当别论。于此吾人应特加注意者,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例如上海之我国纺织业与螺丝业,虽曾盛极一时,而其前途仍至渺茫。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条件):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

——陈翰笙《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现代化”的类型及理由。

(2)结合史实冋答‘现代化”过程中,对中国近代经济结构“转变”产生影响的历史事件有哪些?(一例即可)这种“转变”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3)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昙花一现”的原因?

 

查看答案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洛阳白马寺

图二巴黎圣母院

(1)图一、图二分别属于哪一宗教的著名建筑?

(2)如果暑假去洛阳旅游,除了参观洛阳白马寺外,你还可以有机会参观哪些世界文化遗产?

(3)图片所示的两种宗教影响力巨大、信徒众多,宗教建筑密布全球各个角落。试从教义的角度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综上,我们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来探究历史?

 

查看答案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被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主要说明

A. 国际政治的新秩序已经建立起来

B. “冷战思维”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C.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增强

D. 各国围绕国家利益适时调整对外政策

 

查看答案

据统计,1960~1976年,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共有628家西方国家投资的企业被当地人民接管。该情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 国际政治格局变更

B. 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C.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D. 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崩溃

 

查看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被史学家定性为一场正义的反法西斯侵略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保证胜利的精神支柱。在某场战役里,苏联人民以高昂的爱国精神,誓死力保国土,用鲜血构筑了二战东方战线的“拐点”。这场战役是

A. 莫斯科保卫战

B. 中途岛海战

C. 斯大林格勒战役

D. 珍珠港战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