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

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也说:“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辛亥革命

B. 国民革命

C. 五四运动

D. 抗日战争

 

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一种全国性的舆论”、“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这在外国公使看来,是“前所未有的”、“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等信息可知这个事件是五四运动,C项符合题意;辛亥革命没有形成一个整体,A项不符合题意;国民革命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成果,不符合“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的内容,B项不符合题意;抗日战争是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成果,不符合题干“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的信息,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该材料主要表明

A. 辛亥革命完全失败

B. 解放思想势在必行

C. 中国民众精神麻木

D. 救亡图存大势所趋

 

查看答案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认为:现代西方帝国主义之通性为何呢?简单说来就是:滥用暴力,追求暴利,不择手段,绝情寡义.下列不能成为这一论断依据的是 (  )

A. 英国向中国疯狂走私鸦片

B. 八国联军在北京城到处烧杀抢掠

C. 沙俄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D. 西方近代先进科技文化传入中国

 

查看答案

文物价值是凝结在历史遗迹、遗物中的人类劳动,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历史进步的标志。下列对图中文物的描述不恰当的是

A. 和甲骨文一样,出土于河南安阳

B. 可以帮我们了解商周时期的历史

C. 反映了商周时期的祭祀文化

D. 说明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业比较发达

 

查看答案

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材料三.

材料四.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指出:“这三种东西已经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概括出现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为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加以管理?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交子最早出现于北宋哪一地区?这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两宋时期哪一行业的发展状况?

(4)材料四中,在文学上改变世界的宋代发明是什么?此项发明有哪些优点?(至少两点)

(5)材料四中的第二种在战争上的发明是在何时发明的?何时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并分析它传入欧洲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6)材料四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问题?谈谈你对科技发展影响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请回答:

(1)写出图一、图二中少数民族政权A、B的名称及建立者

(2)北宋与A政权之间的盟约名称是什么?

(3)北宋与西夏议和的内容是什么?

(4)南宋与金议和的内容是什么?

(5)这些条约有什么共同点?

(6)这些条约签订有什么共同作用?

(6)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或者小胜即和,这与统治者推行的什么政策有关?这种政策有什么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