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任城王传》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一内容?其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态,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俄国在落后西欧近1个世纪以后,终于艰难地迈开了现代化的步伐。

(2)哪一事件使俄国“艰难地迈开了近代化的步伐”?该事件的实质是什么?

材料三 2017年10月,第十五届全国“村长”论坛在安徽凤阳小岗村召开,参加论坛的各地农村基层干部学习中国农民的创造精神,启迪激励世人,面向未来,再行开拓。

(3)指出材料三中“中国农民的创造精神”的具体表现?

材料四:习近平主席指出: “当前改革进入了‘攻坚区’和‘深水区’,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

 

(1)迁都洛阳;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2)俄国农奴制改革;实质:是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的双重敲诈和掠夺。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略 【解析】(1)依据材料一所给信息“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建立后,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也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孝文帝进行了改革。材料一反映的是孝文帝改革中的迁都洛阳;目的是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2)第一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为了缓和俄国的社会矛盾, 巩固统治,避免革命,实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这次改革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这对俄国摆脱落后状况,实现近代化的目标具有积极作用。第二问,依据知识可知,俄国1861年改革规定: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规定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须高价赎买,这实质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所以,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实质是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和掠夺。 (3)依据材料三所给信息“第十五届全国‘村长’论坛在安徽凤阳小岗村召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1980年,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4)依据三则材料所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回顾我国的改革开放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没有改革开放,我们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制定改革措施时,表现结合我国的国情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的代表作有脍炙人口的《受戒》和《大淖记事》等 ,请问这位作家是

A. 朱自清    B. 郑板桥    C. 张玉良    D. 汪曾祺

 

查看答案

2017年12月,韩国总统文在寅自出任总统以来首次访华。请问唐朝时考取进士并在扬州做官的新罗人是

A. 玄奘    B. 崔致远    C. 鉴真    D. 马可·波罗

 

查看答案

扬州学派的代表人物,被誉为“一代文宗”的是

A. 史可法    B. 郑板桥    C. 阮元    D. 张若虚

 

查看答案

扬州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扬州建城始于公元前486年开邗沟,筑邗城,当时主持的是

A. 秦孝公    B. 秦始皇    C. 越王勾践    D. 吴王夫差

 

查看答案

2017年“双11”吸引了全球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14万多个品牌的参与,5000多万的消费者通过手机参加互动。这波全球范围内的短时经济流动,再次激活了各国人民的消费潜力,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为“双11”提供保证的是

A. 计算机网络技术    B. 航天技术     C. 原子能技术    D. 生物工程技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