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题文)材料一 到1952年底,全国近3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在中国延续...

(题文)材料一 到1952年底,全国近3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了,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生产力得到解放,农业生产获得了迅速发展。

材料二 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 配;大办公共食堂,提倡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都归公社所有。许多果树被砍、家畜被屠宰。

材料三 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1)三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是我国现代史上哪些重大事件?

(2)三则材料中,对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有哪些?

 

(1)材料一反映的是土地改革运动,材料二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材料三反映的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土地改革运动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通过材料一中关键句“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了”,我们可判断出这一事件指的是土地改革;通过材料二中关键句“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可判断出这一事件是人民公社化运动;通过材料三中关键句“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我们可判断出这一事件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新中国成立后,在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中,1950年——1952年的土地改革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都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开始变得富裕起来,因此答案是:土地改革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片一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哪次会议?是哪年召开的?

(2)图片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它为我党哪次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3)图片一这次会议,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这次会议作出了什么战略决策?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查看答案

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从国情出发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体包括(         )

①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科学发展观    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

(题文)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在哪次会议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

A. 中共十四大    B. 中共十五大    C. 中共十八大    D. 中共十九大

 

查看答案

十九大修改的《党章》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人统揽“四个伟大”这一重大政治论断。在这样关键的历史节点,理解和把握从《共产党宣言》到“四个伟大”之间的内在关联及其主旨,对于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肩负起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的使命担当,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阅读该宣言,我们可以了解到(  )

①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  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  ③人文主义思想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

下图可以见证我国的制度建设成就是(  )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政治协商制度    D. 社会保障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