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题文)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的党的十九大受到世人关注、媒体...

(题文)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的党的十九大受到世人关注、媒体竞相报道。如果时光倒转到30多年前,媒体要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下列各项会在报道中提及的是(  )

①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③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④实行改革开放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D 【解析】根据题干“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人民日报》等许多报纸全文转载,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全国展开。时任中央某部部长的一位老同志在会上说:“我就听到了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说文章很好,另一种意见说很不好。我也还没有完全搞透。不要认为《人民日报》登了,新华社发了,就成了定论。”这表明当时(  )

A. “文革”阶级斗争依旧存在    B. 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深人人心

C. “左”倾思想亟待消除    D. 媒体舆论对待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意见不一

 

查看答案

二战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

(纵容战争)

材料一: 1931年9月18日,日本借机地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管,攻占沈阳城,发动九一八事变。事后南京国民政府向国联提出抗议,提出日本退兵、恢复中国主权等合理要求。1935 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低比亚,公然践政国际公约,灭绝人性的施放毒气,埃塞依比亚军民一方面进行坚决抵抗,一面呼吁国联制截侵略。但中国、埃塞俄比亚的合理要求并没有得到满足,英、法、美等国对日本、大利采取了姑息纵容的政策

(1) 这一姑息纵然的政策被称为什么政策?

(赢得战争)

材料二

    村料三 二战中,遭受法西斯国家侵略的国家和人民都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建立合作,建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 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否认战争)

    材料四: 日本右翼势力编篡的教科书对南京大屠杀如此描述:“12 月,占领南京(这时固日军的原因而有不少民众死伤。南京事件).”“南京人口是20万,在日本进攻一个月后人口增加到了25 万,除此之外该事件还有许多疑问点,现在还在继续争论,因为是战争之中,即便是发生某些杀害事件,也不是大屠杀一类的问題。”

(2) 根据材料回答,日本右翼势力教材对南京大屠杀的态度是什么? 下面有四则证据,哪些证据能够更好的帮助你驳斥日本右翼教材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证据1

                                

证据2

证据3

1937年12 月13 日,日军攻陷南京后,对手无寸铁的南京平民和放下式器的中国土兵进行了持续六周的惨绝人寰的血腥大屠杀,杀害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

  一一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中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描述

证据4 历史老师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讲述。

(反省战争)

材料五: 战后德国政府对二战做出了深刻反思。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脆倒在华沙犹太人的难者纪念碑前,他面对的是600 万犹太人的亡灵,他是“替所有必须这样做而没有这样做的人下跪了”。1995 年6 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说:“每个德国人都必须反思自己在过去的作为和不作为....可以让后代不重蹈覆眼。”他国对二战的深刻反省,获得世界各国的普遍认网,也获得了受害国的谅解.

(4)结合二战后德国的态度,针对日本政府对二战的态度,你对日本有什么建议?

 

查看答案

中美分别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是世界第二、第大经济体,中美关系不仅对中美两国,还对世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际上,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日本崛起为美国经济的竞争者。在国内,自由派政治家和学者普遍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商界人士强烈渴望开展对华貿...尼克松结束了进制政策,转而采取了一些新的政策,让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便更容易地遏制苏联,在这样一种“新颖”的外交格局中,美国将独占整头,扮演世界领导者的角色。

材料二  在尼克松访华前不久,1971年10月15 日,中国就加入了联合国,这表明了追求和解引起的反向。美国贊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美和解使北京得以购买美国的飞机、科学仪器等中国现代化所息需的东西。学者、记者、运动员、科学家和官员的交流,方便了观念和知识的相互流动,改变了22 年互不往来的状态。

——以上材料均捕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中国核国家地位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2)据材料一,说明尼克松政府主动改善与中国关系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美关系逐步正常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美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查看答案

“如何走出一条正确的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与振兴”是近代以来的伟大命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

材料二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党十九大报告主题(2017 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毛泽东开辟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邓小平走出了一条怎样的“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2)中共十四大、十五大在指导“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上有什么重要贡献?

(3)材料二认为要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关键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

(题文)初中某同学在阅读《毛泽东诗词选》时,看到《沁园春﹒雪》的下半阙有“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词句,他有些疑问,你能帮他解释一下吗?

(1)词中的“秦皇”在政治、经济与文化方面有何开创之举? “汉武”在强化中央集权上如何让思想领域实现了“大一统”局面?

(2)“唐宗”们励精图治,不断维承、吸收、创新与完善制度,为大唐王朝开创盛世局面觉定了重要基础的史实有哪些?

(3)词中的“宋祖”建立的大来王朝,在科技领城独树一帜,其中一位平民的创造发明对后来的文化传播起重要作用。他是谁? 发明了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