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改革是一种探索,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不竭的动力。但改革也有教训,改革之后更需要我...

改革是一种探索,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不竭的动力。但改革也有教训,改革之后更需要我们进行总结和反思。

日本新领导人(注:明治维新时期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提出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

材料一

材料二:东京街头

材料三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新领导人”学习感兴趣的那些“增强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的措施有哪些?举例说明日本民族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

(2)材料二是东京的街头,设想你是长期生活在日本东京的城市居民,在19世纪70年代,你会感受到社会生活中的最大的变化是什么?(至少写出两个方面)

(3)阅读材料三,指出新经济政策让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的原因。有人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倒退到资本主义”,是对十月革命的背叛,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4)有人指出:“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结合所学,说说罗斯福的改革智慧主要体现为什么?邓小平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主持的改革,在农村与城市“改”的重点分别是什么?

(5)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的一次农村改革,使我国农村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产生了1949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写出这次改革的特点。我们应该从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1)殖产兴业、建立警察制度、文明开化、强制性义务教育(任2点);发对侵华战争、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吞并朝鲜等(任1点); (2)穿西服、吃西餐、住洋楼、改发型、上新式学校、警察巡逻等(任2点); (3)新经济政策将社会主义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同资本主义联系起来;新经济政策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4)罗斯福实施新政,开启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任1点);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5)“一大二公”,一是规模大,二是公有化程度高;立足国情、实事求是,经济发展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解析】(1)依据材料一“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即日本领导学习西方文明,采取促进日本发展的措施。结合课本所学,推翻幕府以后,明治天皇政府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殖产兴业、建立警察制度、文明开化、强制性义务教育;“为自己去掠夺的”反映的日本对外侵略掠夺。明治维新后日本走向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发对侵华战争、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吞并朝鲜等。 (2)依据题干关键词“19世纪70年代,日本社会生活中的最大的变化”,结合课本所学,19世纪70年代,日本完成了明治维新,在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穿西服、吃西餐、住洋楼、改发型、上新式学校、警察巡逻等。 (3)依据课本所学,为了恢复发展经济,1921年列宁施行新经济政策,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并在政权巩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它克服了以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斥市场的做法,重视价值规律和市场的调节作用,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这在某些人看来是在走资本主义的老路,但这样做恰恰是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所以实施新经济政策,不会改变俄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不是历史的倒退。 (4)依据课本所学,1933年为了解决经济危机,巩固统治,罗斯福施行新政。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对工业调整;大力兴建公共工程,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罗斯福新政开启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1978年十一届三中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邓小平的领导下,我国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5)依据课本所学,20世纪50年代末社会主义建设刚起步,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党中央在农村错误的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是政社合一的社会基层组织,建立人民公社目的是企图更快的项全民所有制、向共产主义过渡。主要特点是“一大二公”,一是规模大,二是公有化程度高;因为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所以才错误的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由此得到的教训:建设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或从本国国情出发);经济发展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民族复兴与和平崛起是当今中国的奋斗目标。

1900年7月英国著名漫画杂志《Punch》登载了题为“没有开化的中国佬”和“中国就要崩溃了”的漫画。

在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近代化探索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亡图存的运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

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贫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

——1953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一中,西方列强辱骂中国“没有开化”,源于它们在经济领域发生了一场什么革命?你如何理解“中国就要崩溃了”?

(2)材料二中“自我疗伤”指哪一史实? “温药慢治”指哪一史实?“温药慢治”中的“温药”指什么?

(3)材料二中“猛药重治”中“猛药”指什么?先进的中国人利用哪一主阵地来“开颅洗脑”的?先进的中国人给国人灌输了哪些思想?

(4)材料二中“一场场救亡图存运动”的最终结局说明了什么?

(5)材料三中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指什么?当时党和国家为实现“最高利益”采取了什么措施?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材料四

材料五

 

(6)材料四中地图所示成就的取得有何作用?据材料五,概括指出新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综合上述探究,为实现民族复兴和平崛起的中国梦,你认为我国可以从哪些方面继续努力?

 

查看答案

法国总统戴高乐曾经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美国不是欧洲的一部分”。体现这一声音的国际舞台上的历史事件有

①1945年雅尔塔体制的建立                ②1951年欧洲煤钢联营的建立

③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④1967年欧共体成立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2009年是世界生物科学巨著《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也刚好是其作者诞生200周年。人们要为他“发表”和“逝世”举行纪念活动的大科学家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下列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图一

图二

 

 

A.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是我们的工作重心    B. 顺应工作重心的转移而调整对台政策

C.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并取得巨大成就    D. 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外交关系

 

查看答案

上海市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是一幢沿街砖木一底一楼旧式石库门住宅建筑。1961年3月4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这里曾是

A. 红色飙升的起点    B. 生死攸关的转折    C. 军旗升起的地方    D. 中国革命的摇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