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历史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派张...

历史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带有军事安全战略性质,即西汉王朝迫切希望与西域大月氏等国建立联盟,共同攻打匈奴,以“断匈奴右臂”。其实张骞出使西域的最重要的战略目标并没有达到……司马迁将张骞出使西域的壮举视为“凿空”之行。张骞……出使西域则更多地带有畅通丝绸之路的战略含义。

    ——《从“凿空西域”到“一带一路”》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张骞“凿空”之行的最初目的与起到的客观效果。

    材料二“欧化主义”意即“全盘西化”,是东方国家学习西方过程中比较容易产生的一种偏向和弊病。在学习西方的实践中,一部分日本人逐渐意识到,既不能不顾日本国情,生搬硬套西方的技术和文化,走“全盘西化”的道路,也不能一成不变地固守寡藩时代的思想和传统,陷入“国粹主义”泥沼;既要努力实现与国际潮流接轨的现代化,又不能被“欧化主义”所同化。由此可见,如何创造日本的现代工业文明,明治政府面临三种选择:“洋魂洋才”“和魂和才”“和魂洋才”。

    ——摘编自马克㙓主编《世界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在“三种选择”中最终选择的道路及其影响。

    材料三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入世,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3)材料三中提到的“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实行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升放”的具体表现。

    材料四  ……到明年我们要隆重地纪念一下,明年就是40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遇到过困难,我们遇到过挑战,但我们不懈奋斗、与时俱进,用勤劳、勇敢、智慧书写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故事。

——2017年9月3日习近平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

(4)结合材料四,回顾“40年”来中国的巨大变化,你有何感想?

 

(1)目的:联系大月氏等国共同攻打匈奴。客观效果:打通了东西方交流的“丝绸之路”。 (2)道路:“和魂洋才”。影响: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最终走上侵略扩张道路。 (3)改革开放。邓小平“南方讲话”和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如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政党,是人民利益的代表,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实现,等等。 【解析】(1) 根据材料一的“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带有军事安全战略性质,即西汉王朝迫切希望与西域大月氏等国建立联盟,共同攻打匈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骞“凿空”之行的最初目的是:联系大月氏等国共同攻打匈奴。依据材料一的“其实张骞出使西域的最重要的战略目标并没有达到……。张骞……出使西域则更多地带有畅通丝绸之路的战略含义。”可以概括出张骞“凿空”之行起到的客观效果是:打通了东西方交流的“丝绸之路”。 (2) 根据材料二的“如何创造日本的现代工业文明,明治政府面临三种选择:‘洋魂洋才’‘和魂和才’‘和魂洋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政府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先进制度和社会习俗,在适合日本国情的前提下,实现了西化。故日本明治维新在“三种选择”中最终选择的道路是:“和魂洋才”。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最终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 (3)依据材料三的“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分析材料三的“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对中国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1992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进一步扩大了对外开放。 (4) 结合材料四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遇到过困难,我们遇到过挑战,但我们不懈奋斗、与时俱进,用勤劳、勇敢、智慧书写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故事。” 回顾“40年”来中国的巨大变化,我们的感想是: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政党,是人民利益的代表;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华民族从独立走向富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实现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孔子的私学中,纯属贵族出身的弟子寥寥无几,多数人来自社会各个阶层,而且来自不同的诸侯国。可以说,他创办的私学,扩大了招生范围,冲破了“学在官府”的束缚,适应了“文化下移”的要求,县有历史的进步性。

    材料二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的原则,其基本理念是“至公”……可以说,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

    ——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三  八股取士制度严重束缚了人的思想。人们读书是为了做官,很少有人去攀登科学的殿堂,以致没能产生如同期的西欧在天文、数学等方面的近代科技成就。

    ——摘编自牛翠萍《从明清教育解析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材料四 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行《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课程、课时如下:

    材料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1949年《共同纲领》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孔子对教育做出了怎样的重大贡献?这一贡献在教育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科举制开创于哪一朝代?根据材料二回答,为什么说科举制是公平的制度?

(3)根据材料三回答,八股取士有哪些消极影响?

(4)从材料四中的清朝《奏定学堂章程》可以看出,清朝的课程设置和传统教育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5)通过以上材料分析,我国教育发展有何变化趋势?

 

查看答案

国际关系是不断变化的。观察下面两幅有关中美关系的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图一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图二尼克松访华

(1)上面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2)从图一到图二,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析中美关系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世界现代史上形成过三次世界政治格局。根据图片提示,回答相关问题。

(1)填写图片中两个空框的内容。

(2)写出“五四运动”“欧洲共同体成立”和上面图片内容的关系。

(3)促使世界格局不断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

A. “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    B. 美苏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

C. 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    D. 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

 

查看答案

马克思称它为“推动了18世纪欧洲革命”的“第一个人权宣言”。“它”是指

A. 《权利法案》    B. 《人权宣言》    C. 《独立宣言》    D. 1787年美国宪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