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某同学赋诗一首:“忆往昔,郑和壮举,美名远播;看今朝,一带一路,合作共赢”。郑和“美名远播”的“壮举”应包括
①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②1405~1433年,前后七下西洋
③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④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梁启超说“(西方)继哥伦布以后,有无数之哥伦布,继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中国)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中国郑和之后再无郑和的根本原因在于
A. 封建制度的腐朽
B. 科学技术的落后
C. 八股取士的影响
D. 西方列强的侵略
《全球通史》:“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航海业以其杰出的技术和惊人的范围,明确证明了中国在世界航海业中的领先地位”。能证明以上观点的是
A. 郑和下西洋
B. 吴国船队到夷洲
C. 郑成功收复台湾
D. 清军进入台湾
权力逐渐集中于皇帝手中,这是元、明、清三代共有的一个趋势。这一趋势臻于极致的标志是
A. 废除宰相制度
B. 设立锦衣卫
C. 设立廷杖制度
D. 设立军机处
明初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财政、司法和军事。这一措施有助于
A.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 削弱地方行政权力
C.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 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皇明祖训》记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xié)颃(háng)(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太祖这一做法反映的实质是
A. 扩大六部权力
B. 改革丞相制度
C. 扩大地方权力
D. 加强君主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