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近几十年来,世界经济,异彩纷呈,相互竞妍,相互融合,推动世界潮流发展。阅读下列材...

近几十年来,世界经济,异彩纷呈,相互竞妍,相互融合,推动世界潮流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篇】

材料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推进,成为美国“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美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建立起新型的产业间分工体系,而从旧有的产业中解放出来的生产要素则用于发展高科技产业。美国积极推行以拓展海外市场为核心的贸易政策,进出口的快速扩张为新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极大的牵引力。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为美国带来了巨额的进出口,外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也给美国带来了巨额的资本净流入,其中外国直接投资有相当部分流入了高新技术产业。

——王清平《论美国新经济的实质》

【欧洲篇】

材料二当前欧洲一体化进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欧元区内部,以德、法等国为核心的地区与希腊、意大利等外围国家的分化日趋严重,2017年将是欧洲的“大选年”,法国、德国、荷兰等国家将迎来大选,外界普遍担心特朗普式的当选会在欧洲重演,欧元区分裂势力更加抬头。

——摘编自2017年2月16日第一黄金网

【日本篇】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发展阶段,1987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战后,教育经费在政府的财政预算中所占比重超过20%,名列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之首。90年代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成年人受过大学教育。工程师在人口中的比例居世界之首。

【中国篇】

材料四我国经济总量持续稳步增长,2010年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稳居世界第二位。我国经济总量已远远高于日欧等传统发达国家,十八大初期高于日本22630亿美元,到2015年底已高于日本近60000亿美元。同时我国经济仍然并将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较大幅度领先全球主要经济体,与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美国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小。

——摘自中国日报网

材料五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为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往来创造物质基础和便利条件,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人民日报》热点辨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的“欧元区”是指什么?分析材料二,欧元区出现了什么严重问题?

(3)材料三反映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4)材料四我国经济成就的取得与我国实行了什么国策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坚持这一国策对我国的发展产生的重大作用。

(5)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顺应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中国提出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1)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高新产业的发展;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引入外国投资。 (2)“欧元区”:欧洲联盟;严重问题:以德、法等国为核心的地区与希腊、意大利等外围国家的分化日趋严重,欧元区分裂势力抬头。 (3)重视教育,注重人才培养。 (4)国策:对外开放。作用:促进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或加快了我国的发展步伐)。(意思相近可酌情给分, (5)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最终目标: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1)根据材料一“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为美国带来了巨额的进出口,外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也给美国带来了巨额的资本净流入” 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推进,成为美国“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在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下,积极融入世界经济,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引入外国投资;同时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高新产业的发展,使得此时期美国经济迅速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2)根据材料二“欧元区内部,以德、法等国为核心的地区与希腊、意大利等外围国家的分化日趋严重”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盟成立后,使用同一的货币欧元,所以材料中的“欧元区”是指欧洲联盟,欧元区出现的严重问题是以德、法等国为核心的地区与希腊、意大利等外围国家的分化日趋严重,欧元区分裂势力抬头。 (3)根据材料三“战后,教育经费在政府的财政预算中所占比重超过20%,名列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之首。90年代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成年人受过大学教育。工程师在人口中的比例居世界之首”的信息可知,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 (4)依据材料四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建立了经济特区,积极吸引外资和侨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现在对外开放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加快了我国的发展步伐,使五谷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根据材料五“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是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发展,加强国际合作,中国提出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人的“中国梦”,历经艰辛与坎坷,从未停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独立梦】

材料一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很快侵占了中国东北。1937年又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在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并肩作战。经过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伟大胜利。

(1)结合材料一,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民主梦】

材料二近代中国百年政治文明发展和转型的历程是艰难曲折的,……从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实践的破产中,中国共产党深深地意识到:中国实现民主共和的力量必须与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紧密结合。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材料三“民主”一词在中国传统意义上是为人民谋福祉的君主专制统治;当现代西方政治制度被介绍到中国后,“民主”演变成带有民选元首和人民统治的含义;经历了共和政治的兴衰,“民主”又被用于指人民民主专政。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中国共产党所追求的“民主梦”有何特点?

【富强梦】

材料四回顾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我国一百多年来经济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世纪下半叶的50多年,即从鸦片战争到“戊戌变法”前;第二个阶段是“戊戌变法”至新中国建立前的50年;第三个阶段是新中国建立至改革开放前的近30年。在上述三个阶段,不同的基础和条件下,受不同观念影响,中国人对工业化的追求,道路越走越宽阔。

(3)结合材料四,概括中国自1840—1978年间,工业化之路的三个阶段特征。

(4)结合材料,你认为,近百年来中国人不断把梦想变成现实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中写道:“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这里的“群雄竞起”是指

A.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B. 国际恐怖主义横行

C. 政治多级化趋势加强

D. 美国的领导作用不复存在

 

查看答案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美国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同一时期,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30%下降到13%;而从事服务业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15%上升到72%。这种现象说明第三次科技革命

A. 促进了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

B. 使大量的工人失业

C. 使科学技术各领域相互渗透

D.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查看答案

在《大国崛起》中,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曾说:“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他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他们试图取代以前大国。”在当前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 军事实力

B. 经济实力

C. 政治地位

D. 霸权主义

 

查看答案

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这段材料认为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

A. 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B. 改善人民生活,缓和阶级矛盾

C. 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以消除经济危机

D.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实现工业复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