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材料二:苏州城里有几千没有固定工作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材料二:苏州城里有几千没有固定工作的机工,每天清晨聚集在一些桥头巷口等待雇佣。每座桥头还有介绍工作的“经纪人”。机工工作条件差,工作时间长。他们一天没活干,就得挨饿,过着“得业者生,失业者死”的贫困生活。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机户”指的是什么?“机工”指的是什么?

(2)“机户”与“机工”是一种什么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

(3)材料二中机工“得业者生,失业者死”说明了什么?

 

(1)机户是指早期的资本家 机工是指早期的工人 (2)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3)机工一无所有,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解析】(1)依据课本所学,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许多以生产桑皮为目的的机户,他们拥有大量资金和几台至几十台织机,开设机房,雇用几名至几百名机工进行生产,机工计日项机户领取工资,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由此可知,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 (2)依据课本所学,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模式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到了清代,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部门增多了,生产的规模也进一步扩大。 (3)依据材料二中机工“得业者生,失业者死”的信息,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在早期的雇佣关系中,机户给机工按日发工资,机工以此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机工一无所有,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要是有一天不工作,就会挨饿,这就是材料中“得业者生,失业者死” 。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法国为即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

————恩格斯

材料二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维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

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材料一中受到最无情批判的“权威”指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概括伏尔泰的主要思想。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圆明园被焚的极大刺激与震撼,感到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势在必行,终于启动了一场持续30多年(19世纪60~90年代)的自强运动…从而启动了中国现代化的最初步伐。

————马克尧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乃知其战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重技巧,别考课,使人尽其才…育方于学校,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抡、水雷、电线、铁路,此其用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材料三臣窈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敬。国会者,君与民共论一国之政法也。盖出自三权鼎立说,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故人主与千万之国民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康有为

回答:

(1)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指我国近代化探索中的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2)材料二与“自强运动”相比,在“学习西方”方面有何新的认识?

(3)材料三反映出维新派哪些主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大美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二明清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考试制度始于何时?在此之前,官员的选拔依据主要是什么?

(2)你认为科举制度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3)材料二中,顾炎武为什么要抨击科举制度?

 

查看答案

19911225日晚,一面俄罗斯联邦的白、蓝、红三色旗升上克里姆林宫。这一事件标志(  )

A. 苏联解体    B. 东欧剧变

C. 十月革命胜利    D. 德国统一

 

查看答案

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1993,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

A. 国际联盟    B. 联合国

C. 欧洲联盟    D. 世界贸易组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