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它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材料一: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写出材料中生产工具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指出《耕获图》中出现的是何种水利灌溉工具?
(3)《耕获图》中既有插秧又有收获,这反映了宋代江南地区水稻的种植出现了什么现象?从越南引进了什么新的作物品种?
(4)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使得粮食产量大大地提高了,南宋时期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这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经济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赵嘏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白居易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什么制度?它正式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唐朝哪三位皇帝对这一制度进行了完善?
(3)这一制度对当时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4)请你就如何促进今天我国考试制度的改革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统一全国后,天下安定,老百姓各安其业。那时,水旱灾害也比较少。皇帝下令在洛阳等地修建大型粮仓广储粮食。开皇末年,仓库里粮食堆积如山。
——摘编自《隋书》译文
材料二:贞观年间,粮食连年丰收,马牛满山遍野,粮食空前便宜。皇帝励精图治,官吏大多勤谨清廉。城市、乡村社会秩序良好,犯罪人数大大减少。
——摘编自《旧唐书》、《新唐书》译文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杜甫《忆昔》
(1)材料一中的“皇帝”指的是谁?这则材料反映出该皇帝在哪个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并取得很好效果?
(2)“贞观”是谁在位时的年号?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他在治理国家时所采取的措施。
(3)概括材料三中往昔有哪些令杜甫难以忘怀之处。
(4)据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涉及的三位皇帝治国安邦的共同点。
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中国早在宋代己经进入现代化国家
B. 谢和耐是外国人,他的描述不符合当时的实情
C. 宋代社会商品经济非常活跃
D. 临安是人口超过百万的大都市,商业繁荣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中国的
A. 北宋时期
B. 南宋时期
C. 元朝时期
D. 明朝时期
宋代有一位阿拉伯商人,他从浙江哥窑买了一箱冰裂纹瓷器,由于生意忙,自己不能脱身,就托运到泉州。他的家人认为其实劣质瓷器,找到当时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咨询,这一机构应该是
A. 瓦子
B. 市舶司
C. 早市
D. 宣政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