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贾谊《过秦论》中写道:“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影从,山东豪杰并...

贾谊《过秦论》中写道:“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影从,山东豪杰并起遂亡秦族矣。”其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指的是

A. 逐鹿之战    B. 牧野之战    C. 国人暴动    D. 陈胜、吴广起义

 

D 【解析】根据题干“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山东豪杰并起遂亡秦族矣”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一统天下后,秦国的王霸之业达到极盛,然而,由于政治失措,统治黑暗,残暴虐民,终于导致了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描述的就是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D项符合题意;涿鹿之战、牧野之战和国人暴动都与亡秦无关,所以答案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各家学派聚众讲学,纷纷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以下搭配不正确的是

A. 老子--道家--“无为而治”    B. 孟子--兵家--“民贵君轻”

C. 墨子--墨家--“兼爱”“非攻”    D. 韩非子--法家--“以法治国”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开启工业之门】

材料一  英国在成为大国的过程中,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了英国的人文精神,科学家牛顿的力学定律开启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大门。……瓦特,他们的名字,十分醒目地写在英国走过的大国之路上。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瓦特在英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贡献。

【进入高科技时代】

材料二    美国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比例变化

   

(2)材料二中,美国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占50%以上出现在哪一时期?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

材料三   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

(3)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在交通工具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有哪些?

【反思过去岁月】

材料四  各国温室气体的相对排放量为:美国30. 3%.欧洲27. 7%.俄罗斯13.7%……

(4)材料四反映了人类历史上工业化进程中的什么现象?请你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中国为实现强国之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无数中国人的梦想构成了中国梦。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沿江海入长江。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场战争”是指什么战争?

材料二:一组先进中国人挽救民族危亡的梦想。

孙中山的梦想:“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

康有为的梦想:“近采(采纳、学习)日本……十年而霸图定矣。”

张謇的梦想:“救国为目前之急,……而其根本则在实业。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康有为为实现梦想,掀起了哪次变法?

(3)张謇为实现“实业救国”的梦想,他创办了什么企业?

材料三:追求民族的独立与解放的梦想,萦绕着中国共产党人。

(4)依据材料三中图片提示,请分别说出中国共产党人为圆“独立与解放梦”,进行了哪三次斗争?

(5)请从“中华民族追梦之路”历程中谈谈你有何感想?

 

查看答案

在历史中感悟是我们学习历史的真谛。请同学们回顾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的关系,反思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而中国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英国用他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2)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步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他们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20世纪初,《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请问该条约中什么内容最能体现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的发展。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我国为了跟踪世界先进科技水平、发展高新技术,制定了“863计划”。实施这个计划后,我国取得了很多成就,请至少举出两例。

(4)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一位当代西方史学家说“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此共同体在1993年发展成为

A. 国际联盟    B. 欧洲联盟

C. 北约组织    D. 华约组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